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程教师版(吴喜华)修改稿20130926.doc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程教师版(吴喜华)修改稿20130926.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程教师版(吴喜华)修改稿20130926

学习课题:必修四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型设置:新授课 时间分配【导25min+学 5min+展15min+评 15min+馈 5min】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强化文言知识。 2、体会本文在选材、布局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对廉蔺的评析。 导·学·展·评·馈 学习内容(包括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 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二、了解《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130篇。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书——典章、书籍。表——大事年表。 《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鲁迅先生曾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史记》既是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史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三、文体常识 按体例划分,历史散文有国别体、编年体、纪传体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诸侯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叙写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按记述的时间来划分,历史散文有通史和断代史的区别。 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四、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资料补充 阅读《韩非子?和氏》(节选)的片段,向同学讲述《和氏献璧》的故事。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氏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名曰“和氏之璧”。 六、认读——认字解词 1、注音 廉颇(pō)   蔺相如(lìn)   肉袒(tǎn)   赦免(shè) 睨柱(nì) 汤镬(huo) 渑池(miǎn) 不怿(yì) 避匿(nì) 相如虽驽(nú) 刎颈之交(wěn) 不肖(xiào) 2、解词 (1)窃计欲亡走燕:谦词,私自、私下 (2)使人遗赵王书: 送给 (3)曲在赵: 理亏 (4)均之二策: 权衡、比较 (5)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6)相如奉璧奏秦王:双手捧着 (7)位在廉颇之右:上。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8)不如因而厚遇之:招待、款待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