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作业改革册.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作业改革册

2月7日历史作业(改革册) 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制定政策时对老年人进行社会救济。据记载,桓公“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并且要求“食如言而勿遗”。管仲在粮价上涨时抛出粮食,利用粮食差价收入来抚恤包括贫病无子老年人的社会弱势群体。对于子弟战死沙场或无子的老年人去世,由国家负责安葬。???????????????????? ——《试论管子的养老思想》 材料二: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5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朝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1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皇初年,隋文帝力矫北周末年“用法深重”“诛杀无度”的弊政,命高颍、郑译、杨素、裴政等修订刑律。……废除了前代的枭首、轘裂及鞭刑,还废除了大棒、束杖、丰辐、鞵底、压踝、杖桄等讯囚醅法。民有枉屈,县若不理,可以逐级上诉至朝廷,凡属死罪,都应上报朝廷,“三奏而后决”,以昭慎重。开皇三年,隋文帝根据刑部的奏报,认为犯罪人数还很多,乃因刑律太严。命苏威、牛弘等再定新律,删去死罪八十一条、沆罪(流放的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一千多条,从此“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刑律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刑律改革的意义。 3、(15分)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郑观应认为,君民公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防效外洋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 ? ? ? ? ? ? ? ??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君民共主”思潮. 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 材料一“(李悝平籴法认为)籴(买入),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佳民毋伤而农益劝。……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比谨观岁有上、中、下孰。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下孰自倍,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氏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一《汉书一食货志》 ? ? 材料二 平籴法是在市场价格自发波动的基础上,运用经济的方式即主要通过吞吐物资,来调节供求,对粮食的价格进行适当控制。这和西周时由贾师以行政命令对价格进行直接行政管理是不同的。这种政策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封建社会政治家制定有关经济政策的依据。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平籴法”背景和特点。 (2)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历史影响。 5、(10分)材料????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改革家。面对世卿世禄下的慵政局面,魏文侯向他询问治理之道,李悝说:“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农业是当时国家的根本,李悝向文侯建议“尽地力之教”,鼓励农耕,“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国家如何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也是当时比较棘手的问题,“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李悝认为,“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