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二战”中的鱼雷趣事.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战”中的鱼雷趣事.doc

“二战”中的鱼雷趣事   自从1868年奥匈帝国的英籍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成功研制出第一枚鱼雷后,这种水中“爆破手”就以其非凡的作用和威力在海战中大显身手,威风八面,战绩显赫。但是,鱼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发生了许多趣事。      “劣质鱼雷”贻误战机      1940年4月,德国海军派出30艘潜艇,钻到挪威海域,同英国护卫舰运输队作战。   战役开始后,德国三艘潜艇追上了船队,紧紧地咬住,很快进入伏击阵地,这三艘潜艇集中攻击编队尾部两艘运输船,一连发射6枚鱼雷,奇怪的是一颗也没有命中爆炸。这三艘潜艇再次进入阵地,靠近运输船,再次进行攻击,又施放6颗鱼雷,结果十分令人丧气,又是一颗也没有爆炸。其中有两颗钻进了运输船的舱内,也没有爆炸。这三名艇长几乎同时恼火地发电,要求追查鱼雷检验师的责任,同时怀疑有人搞鬼。   另外一些潜艇也遇到同样情况。“U-47”号报告:在拜格登江,对停泊在这里的英国运输船队发起攻击。但发射的8枚鱼雷无一命中。“U-51”号潜艇报告:发射两枚鱼雷,一枚冲到航程终点爆炸,#2距离目标300英尺爆炸。   德国潜艇部接二连三收到这种报告,仅4月11日这一天,各艇发射的磁感应鱼雷,有50%以上失灵。这使德国潜艇部感到恼火,下令迅速调查原因,管理和生产这些鱼雷的长官统统被关起来审查。   德国海军部成立特别调查小组,抽调一批专家,对现存同类鱼雷解剖试验,发现一切都是好好的,在德国自己的海域试验,命中率很高,爆炸也很正常,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时间鱼雷专家们也纳闷了。   海军部和潜艇部都感到不安:调查小组又搜集装运过程,发现人员、机械都没有问题。到了潜艇上之后,鱼雷不可能再被拆开,发射前只能定深度,其它是动不了的。再说在这个环节上出点毛病也是个别的,不可能这大批都失灵。专家们继续调查、研究,寻找事故的原因。   直到1942年,才真正找到这些鱼雷失灵的原因。原来是鱼雷的磁感应引信在“O”号地带,受到地磁影响而失灵。根据原理,磁感应鱼雷,必须沿船底下通过,由地球磁场和舰船磁场共同作用于磁感应引信的发火针,从而使鱼雷在舰船底下爆炸,可是那次挪威作战海域是“O”号地带,靠近极区。而地球的纵向磁场是接近极区而递减,德军发射的鱼雷的磁感应引信,事先没有根据海区磁场情况进行调整。因此,造成了鱼雷失灵。“O”号地带的磁场不能使鱼雷引信指针进行工作,因而鱼雷即使穿过敌舰船底部也不会引起爆炸。      “反戈鱼冒”自毁家门      1942年3月的欧洲北海,天气冷得出奇,“二战”战火却烧得正旺。这天,英国“特林涅达”号战舰与一艘从战场上撤下来的德国驱逐舰狭路相逢,免不了一番厮杀。德国驱逐舰很快弹药耗尽,只好掉头逃窜。满腔仇恨的“特林涅达”号杀气腾腾全速追击,并将一枚大威力的鱼雷送进了鱼雷发射管。当“特林涅达”号追至距毫无还手之力的德舰尚不足500米时,鱼雷飞出了发射管。   如此距离实施鱼雷攻击,无异于枪口抵住脑门执行死刑。只见鱼雷尾部甩出一道急浪,以45海里/小时的速度直扑德舰。德国人呼天抢地乱作一团,有的甚至提前跳海,免遭那肝胆俱裂的爆炸。英国人兴致勃勃地拥上舰首甲板,观赏德国人的末日瞬间。   奇迹发生了――鱼雷突然转向,划出一道优美的圆弧,掉过头热情洋溢地扑向自己的主人。英国人和德国人都傻了,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吃惊过。   “轰”的一声,“特林涅达”号中部遭受致命重创,半小时后沉入海底,可怜的英国人至死都没弄明白事出何因,人们吞吞吐吐地推测:如果不是万能的上帝做了什么手脚的话,就只能是德国人使用了什么过于先进的防卫武器。发明并制造了这些鱼雷的科学家们不敢相信是鱼雷的舵盘或舵翼冻得变形,而导演了这场英国人的悲剧、德国人的喜剧,因为这种可能小得几乎不可能。      “登陆鱼雷”摧毁追击炮阵地      1943年4月,德军对新罗西斯克南面苏军登陆场实施反击。苏联一艘潜艇发现,德军在新罗西斯克港有个特殊的布防。在高厚的防波堤后面,修筑了迫击炮和大口径机枪阵地。   苏军要在这个港口登陆,一定会遇到迫击炮和大口径机枪的猛烈反击。舰上的炮火打不到它,用飞机去轰炸,但敌人防空力量很强。因此,很难一举歼灭追击炮阵地。   苏联得到这个情报,多次召开作战会议,其中关键问题是如何搞掉迫击炮阵地,有位船长提出,用鱼雷去对付迫击炮。战友们一听,都哈哈笑了起来,感到太荒唐,根本不可能。   可是这位舰长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用鱼雷打击迫击炮阵地完全是可能的。他说了一个自己亲身的经历。在一次演习中,他的一枚鱼雷从海面冲到沙滩上,并向前滑行了20多米,这说明鱼雷是能“登陆作战”的。他所说的这个事例,引起了一些指挥员的兴趣。虽然这颗登陆的鱼雷是偏航出故障造成的,但它说明一个事实,鱼雷也有可能“登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