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没骨”京味.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没骨”京味.doc

“没骨”京味   马海方1956年生于北京市大兴县。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0年《古都风情》组画获首届中国风俗大奖赛一等奖。1991年《旧京人物图卷》获第一届民族文化风情大展一等奖。1992年《老天桥人物》获中国美术馆东方艺术大奖赛一等奖。1993年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休闲图》获国际中国书画艺术大奖赛金奖。1994年《旧京风情图卷》获西苑杯大奖赛金奖,《旧京风情》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1995年《鸟人鸟事》获中国体育美术大展银奖。1998年《找乐》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世界华人大展银奖。1998年11月在瑞士举办个人画展,12月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获文化部群星美术大展银奖。   2000年《卖山货》入选中国美协提名展,《遛早图》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2001年在中华世纪坛参加以吴冠中为首的迎奥运八人画展。2003年参加世纪坛举办的今日美术大展。2004年在《全聚德烤鸭流程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出版个人画集多种。   在北京,当人们的注意力盯在花样翻新的酒店宾馆、卡拉OK、时装模特上的时候,马海方的画几乎“土”得掉渣。他的画令人想起北京人艺的《鸟人》(这出戏的海报便是海方的画),王文澜兄弟的摄影,还有王朔的某些小说……不过,海方也有他自己的特色。   海方的产品是中国画,他用自己的眼睛观看北京,形成了特定的视角。他家原是老北京人,住的是不起眼的胡同,小平房。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美术毕业,随后十几年一头扎在《中国书画》杂志做编辑工作。他憨厚、沉静、似乎不多想事,可是爱不释手的速写本打开了他在生活面前的窗,他同生活“对话”。他画插图、连环画,从前几年开始。又骤然拿出一批中国画,都是画的北京生活,从婚丧嫁娶、庙会、杂耍、洋车直到卖菜、剃头、磨剪子磨刀、小吃、下棋、遛乌……除了单幅画,还有洋洋大观的二三十米长卷,至于哪些是“老”北京,哪些是“新”北京,看了也不甚了然。人们对作品的评论,大概都集中在一个“土”字上。喜欢的人说,海方的画京味十足,年轻人看着新鲜,老年人看着亲切、过瘾,也有人皱皱眉头,觉得时至今日那些把脑袋推光成“豆绿翠”的老头,总不及穿法式时装的小姐楚楚动人。   可是时代生活毕竟是多样化的。海方笔底下的生活小景,真真切切发生在今日北京的街头巷尾。你只要骑自行车上街兜一圈,或者到小胡同里散散步,如果你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稍微留意的话,你会确认海方的画无可质疑的真实――今日新北京里有老北京的留存,有老北京的影子。在北京,有许多老百姓过着那种生活。世代生活在北京的马海方显然对“老”北京的感受格外灵敏,他把他的所见用近镜头用特写突现出来。   如何由真进入善,进入美,海方可能还没有进入更自觉的思考。但重要的是善与美都离不开真,还有同几十年前一样只担一条板凳的,在这两种现象中区分“现代”与“非现代”未免太迂。可是就在一幅题名“修脚”的小品里,那个赤膊仰卧的大腹便便的胖汉,分明是当今社会上的“大款”,那副自得的神气,尤其是手持“大哥大”的动作,很令人发噱。看着看着,觉得画家对生活的择取并不漫不经心。   海方的画用“没骨法”。清代恽寿平用它画花卉,现代关良用它画戏出人物,海方则把他适用到现代生活里的人物。因为少前例可循,要在没骨中“见骨”,无线条而显示人物的轮廓和内在结构,便增加难度。幸好经过严格科班训练的马海方对解剖学、透视学下过一番功夫,所以能够处理得贴切自然。与此同时,加强了作品的特点,具备了特殊的韵味。海方讷讷地对我说:“都热哀于‘流行色’,画人物着眼‘漂亮’,谁也不下功夫抠这个。”他说的“这个”,包括了从题材到表现手法的全部,美学家们称之为艺术个性的“这一个”。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