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慈善历史上浓重的不会退色的笔墨.docVIP

中华慈善历史上浓重的不会退色的笔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慈善历史上浓重的不会退色的笔墨.doc

中华慈善历史上浓重的不会退色的笔墨    人在路上走会留下脚印,无论深浅无论肉眼是否看得到;一个社会组织的行为、历程也会留下抹不掉的印记,无论好与差,无论多与少。    在编写中华慈善编年史的时候,我特别想到了我国佛教界最先成立慈善会的厦门南普陀寺,想到12年来南普陀寺慈善会那不断地红火着、扎实着、出新着,具有佛教特色的慈善业绩,我开始追寻南普陀寺慈善会12年来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足印。我清楚地看到,在中华慈善的历史上,他们自己已经留下了浓重的不会退色的笔墨。      (一)       2006岁末,我记录了南普陀寺慈善会一周之内为百姓为社会所做的好事。   ?12月20日上午,为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关于组织开展2007年元旦春节期间“慈善情暖万家”活动的号召,南普陀寺慈善会会长圣辉大和尚指示安排,普陀、德鸣、觉明、慧暄、天真、妙如、通灵法师一行,来到厦门市思明区滨海社区慰问了46户贫困居民,将胡萝卜面、菠菜面、手工拉面、博大挂面和丝苗米、金龙鱼食用油等食品送到贫困户手中,又向特别困难的居民发放了5000元慰问金。    ?12月21日,按南普陀寺慈善会会长圣辉大和尚的指示,德鸣、慧暄、妙如、天真法师来到湖北省浠水县,资助该县聋儿康复中心5万元慈善款,用于添置聋儿语音训练设备,提高对聋儿的语音训练能力和训练效果。该中心现已接收年龄在3到8周岁之间的聋儿30余名,语音康复效果较为明显。    ?12月26日下午,为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关于组织开展2007年元旦春节期间“慈善情暖万家”活动的号召,遵照会长圣辉大和尚的指示,慧然法师和普陀、德鸣、觉明、慧暄、天真、妙如、通灵等法师一行,慰问了厦门市思明区厦港街道的87户贫困居民,将胡萝卜面、菠菜面、手工拉面和泰金香米、玉米胚芽油等食品送到贫困户手中,又向特别困难的26户居民发放了总额13000元的慰问金。   走访社区慰问贫困居民,是南普陀寺慈善会慈善活动的经常性项目。2007年元旦来临前夕,南普陀寺慈善会准备了大量生活用品和食品,深入到厦门市的一些街道、社区慰问贫困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伴他们在祥和、欢乐的喜庆气氛中迎来新的一年!   ?12月28日上午,南普陀寺慈善会在鼓浪屿东部海上举行了2006年度最后一次放生活动,放生仪式由正兴法师主持,德鸣、慧暄、显真和天真、通灵、觉明等法师及慈善会会员、信众20余人参加放生, 600余斤鲎、鳗鱼、沙鱼、老板鱼、章鱼、螺等重回大海。   南普陀寺慈善会的善举不间断地进行着,在此之前之后,他们的善举也一直在进行。12年间,他们天天都做慈善,一直不间断,而且总是越做越多,越做越好。他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满腔热情服务于困难人群,服务于社会的足迹不止在他们所处的厦门,而且遍布整个福建贫困山乡,并走入了湖南、安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陕西、江苏、内蒙、西藏和我国的台湾等地需要援手的众生中,赈灾救济、扶贫解困、助学助教、安老助孤、义诊施药、资助病残。他们作慈善从来不带任何宗教色彩,对待困难群众、被资助的对象,从来没有分别心。他们是佛教,却毫无保留地资助过天主教徒、神学院的特困生。   12年来,南普陀寺慈善会默默地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会磨灭的贡献。      (二)       十多年前《慈善》杂志刚刚创办的时候,我就知道厦门的南普陀寺慈善会了,知道他们是因为那时他们就已经有了很引人注目的慈善活动了。南普陀寺慈善会是1994年11月14日成立的,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佛教的慈善机构。当时的名称是: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已故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他们题写了慈善会的牌匾。创办这个慈善会的是当时厦门南普陀寺的主持妙湛大和尚。妙老与赵朴老有着深厚的友情,并同样对我国的慈善事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很强的责任感。行愿无尽,为善最乐是妙老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妙老经常告诉大家:“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人,我们佛教徒应多做一些社会慈善福利事业。” 慈善会成立后,妙老经常以南普陀寺慈善会长的身份慰问厦门社会福利院、孤儿院、养老院、聋哑学校,甚至冒着大雨送款到市民政局捐献给灾区人民。妙老一生省吃省用、惜福修福,对生活从不计较。他到83岁高龄的时候,外出远门也不带侍者,把节省的路费都用来做慈善事业。南普陀寺慈善会成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仅在厦门实施了众多慈善救助,而且为福建三明洪涝灾区捐赈灾款6.5万元,为江西赣州水灾捐款6.5万元及衣物6千多件。还为重庆佛教希望工程捐款16万元等等。他们把救援之手伸向那些遭受地震、洪涝灾害,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灾民;伸向求知若渴,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学生;伸向打工在外,陷入困境的民工;伸向身患绝症无力治疗的病人和经不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