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限元分析技术课程大作业精选
有限元分析技术课程大作业1 工程介绍现需要对某露天大型玻璃平面舞台的钢结构进行分析,该钢结构布置在xy平面内。学生序号为079,分格的列数(x向分格)=0×10+7+5=12,分格的行数(y向分格)=9+4=13,共有156个分格。每个分格x方向尺寸为1m,y方向尺寸为1m。钢结构的主梁为高160宽100厚14的方钢管;次梁为直径60厚10的圆钢管(单位为毫米),材料均为碳素结构钢Q235;该结构固定支撑点位于左右两端主梁和最中间的次梁的两端。玻璃采用四点支撑与钢结构连接(采用四点支撑表明垂直作用于玻璃平面的面载荷将传递作用于玻璃所在钢结构分格四周的节点处,表现为点载荷;试对在垂直于玻璃平面方向的2的面载荷(包括玻璃自重、钢结构自重、活载荷(人员与演出器械载荷)、风载荷等)作用下的舞台进行有限元分析(每分格面载荷对于每一支撑点的载荷可等效于0.5的点载荷)。作业提交的内容:(1)屏幕截图显示该结构的平面布置结构;(2)该结构每个支座的支座反力;(3)该结构节点的最大位移及其所在位置;(4)对该结构中最危险单元(杆件)进行强度校核。2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该钢结构中每一分格x方向尺寸为1m,y方向尺寸为1m,x方向分格数量为12,y方向分格数量为13。该钢结构由主梁和次梁构成,其中主梁为高160mm、宽100mm、厚14mm的方钢管,次梁为直径60mm、厚10mm的圆钢管。由于在该结构中所有构件均为梁单元,而Ansys程序中提供了多种梁单元,以模拟不同场合的应用,且对于每种梁单元类型都有特定的算法。在本次建模过程中,考虑到需要对该结构中的危险单元进行强度校核,因此,选择了BEAM188单元类型来建立本钢架结构,进而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BEAM188为三维线性有限应变梁单元,该单元基于铁木辛哥的梁结构理论,考虑了剪切变形的影响,能够满足本次分析的需求。以下为基于ANSYS图形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 , GUI)的菜单操作流程(1) 进入ANSYS(设定工作目录和工作文件)程序 → ANSYS → ANSYS Interactive → Working directory(设置工作目录)→ Initial Jobname(设置工作文件名):Analysis → Run → OK(2) 设置计算类型ANSYS Main Menu:Preferences → Structural → OK(3) 定义单元类型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 → Element Type → Add/Edit/Delete... → Add → Beam: 3D 2node 188 → OK(返回到Element Types窗口)→ Close(4) 定义材料参数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 Material Props → Material Models → Structural → Linear → Elastic → Isotropic → input EX: 2.0E5, PRXY: 0.3(定义泊松比及弹性模量) → OK → Close(关闭材料定义窗口)(5)定义梁单元截面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 →Sections→Beam→Common Sections→Beam Tool(6) 构造梁模型生成舞台几何模型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Keypoints → In Active CS → NPT Keypoint number:1,X,Y,Z Location in active CS:0,0,0 → Apply 通过复制关键点操作,形成14行13列的关键点。Preprocessor→Copy→Keypoints→选择创建的初始点→OK→Number of copies:13→DX:1000→OKPreprocessor→Copy→Keypoints→PickAll→OK→Numberofcopies:14→DY:1000→OK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Lines → Lines → Straight Line → 依次连接特征点1、2和1、14,创建两条直线→ OKPreprocessor → Copy → Lines → 选择水平线段 → OK → Number of copies:12 → DX :81000 → OKPreprocessor → Copy → Lines → 选择竖直线段 → OK → Number of copies:13 → DY:1000 → OKPreprocessor → Co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有轨电车考察报告精选.docx
- 有追索权暗保理合同精选.doc
- 【创新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讲地球表面形态课件湘教版选编.ppt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选编.ppt
- 有轨电车交通导流方案精选.doc
- 有轨电车课题精选.pptx
- 有限元2-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单元法(2.1三角形单元,2.2几个问题的讨论)精选.doc
- 【剑网3】我们为什么会离开——新手调研结果分享选编.pptx
-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九章+课时2烃和卤代烃(共104张PPT)选编.ppt
- 有轨电车报搞精选.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