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在中国的研究综述及展望.doc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在中国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摘 要】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对20世纪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一九八四》的研究探讨,进一步阐述了奥威尔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以及主要思想,并提出了研究空白及设想。
【关键词】 乔治?奥威尔; 1984; 研究综述
Researches and Prospects of George Orwell’ Nineteen Eighty-Four in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Chinese scholars’ researches on Nineteen Eighty-Four by the 20th century British writer George Orwell. And then it further elaborates on Orwell’s writing style, language features and the main idea, and proposes research gaps and ideas in the end.
【Key words】 George Orwell; Nineteen Eighty-Four;researches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却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其代表作是两部政治寓言(预言)小说:《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最早由英国塞克尔和沃伯格(Secker and Warburg)出版社于1949年6月8日出版,中国大陆最早的中文本由董乐山先生翻译,首先由1979年出版的《国外作品选译》第四期刊载,连载三期刊完。直到1985年12月,董乐山译《1984》才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但限“内部发行”,而且只印了420册[1]。
目前国内有许多关于奥威尔及其作品研究的论文,下面试就国内学术界关于奥威尔《一九八四》这部小说研究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一、国内《一九八四》研究综述
总的来说,国内奥威尔《一九八四》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从语言角度分析极权主义
肖丽华的《保护语言,保护我们的家园――读奥威尔的〈1984〉》一文,从小说中有关语言、权力与记忆的关系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出权力如何操纵语言,从而使人类丢失了记忆,丧失了未来。文章认为,通过控制话语权可以控制知识、控制真理、控制现在乃至控制记忆。记忆与历史只能由语言承载,一切仅在语言中,如果失去了文字,就丧失了身份的确定性。语言与权力互为寄生,控制了思想和记忆,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过去就不再会有意识,自我就会渐渐消失。因此,保护语言,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2]。
翁路的论文《语言的囚笼――〈一九八四〉中极权主义的语言力量》,则从极权主义的结构体系以及语言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电幕是权力的监控手段,语言则是该部小说中极权主义机制运行的重要媒介,也是极权主义统治的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来源[3]。
(2)直接论述《一九八四》描绘的极权主义
宇文刚的《极权主义下的孤独――再看〈1984〉》一文,通过分析温斯顿在面对非人性控制和禁锢时,表现出的空间上的孤独、情感的孤独,以及真正乌托邦式的自由思想的孤独,从而深刻地揭示出极权主义麻痹和禁锢人民的思想,极权是影响社会向正确、和谐方向发展的主要屏障,极权若不加以控制则必将祸害人间、涂炭生灵[4]。
朱坤领在 《奥威尔的反面乌托邦及其对现实政治的关注――评析奥威尔和他的代表作〈1984〉》一文中指出,《一九八四》这部小说是奥威尔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现实而写的反面乌托邦小说,这部小说讽刺的是独裁本身和所有独裁者,并不专门针对任何具体制度,小说还表现了奥威尔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政治情形和社会状况的关注,更是对可能出现的独裁统治的警告,这部小说对于加快民主进程,防范权力过分集中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警醒作用[5]。
张正山的《奥威尔与〈一九八四〉》一文指出,极权主义是奥威尔写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反复强调文学的政治性,因为在奥威尔心目中“真理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是社会的支柱”,他的小说生动阐释了独裁者和战争狂人的本性[6]。
汤卫根的《论〈1984年〉中的权力运行机制》一文,结合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对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大洋国极权社会的权力运行机制进行了解读。在这个“理想的”极权社会里,权力对人的规训达到极致,“老大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