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人转后繁荣时代的发展之路.doc
二人转后繁荣时代的发展之路
时下,提起二人转,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也无论男女还是老少,就犹如提起了一部幽默剧一样,都可以按照春晚小沈阳或者本山大叔的样子惟妙惟肖地模仿一段,也正是由于“赵家班”的横空出世,使得二人转演员着实在全国火了一把。他们的表演夸张搞笑,而且贴近生活,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看似红火的,披着光鲜外衣的二人转事业真的就蒸蒸日上一片繁荣了吗?其实,二人转也有着很大的隐忧!
从事二人转事业的各位同行都知道,二人转这一传统的戏曲形式经过几百年来的历练和发展,已经有了多重表演形式,更是包括生旦净末丑等所有的艺术行当,而说唱扮舞绝是其主要特点。幽默,只是众多表现形式之一,而非全部。回头看看当代二人转这几年“蹿红”的历程,无一例外的都是以搞笑为主打,以唱为辅,甚至不辅。也就是只将二人转中的“说口”单列出来,而一句都不唱。这样畸形的发展态势蔓延开来,导致观众扭曲了对其艺术形式的态度,只把二人转作为一种消遣的工具,茶余饭后,用二人转的黄色说口来博取些笑声足矣。可悲!
九腔十八调的唯美,唱说扮舞绝的精彩,如此丰富的表现形式,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让这一艺术形式健康而持久地发展下去,这是我们二人转人的义务,不能只以说口来体现二人转的价值,当然,这也是远远不够的。试问哪一个剧种没有自己的经典唱段呢?京评大戏的唱段几乎国人都能张口就来,二人转想发展,唱就一定要体现出来,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实力。小曲小帽朗朗上口,经典唱段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我们只尝到了“说口”说出来的甜头,却没有用我们真正的强项――优美的唱腔去打江山。可惜!
如果借着二人转说口的势头,在此基础上加上唱腔和戏歌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宣传我们的腔体,相信一定能打动观众的耳朵,九六年春晚,根据二人转曲牌改编的戏歌《过河》(由潘长江,严淑萍演唱)就传唱至今,扩大了二人转腔体的影响力,同样的,电视剧《刘老根》和《马大帅》、《乡村爱情》等剧的热播,也促进了二人转戏歌的流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戏歌只是二人转推广的手段的一个缩影,一种方式而已,我们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让二人转艺术更全面更健康地持续发展下去,而不是只用一种表现手段来诠释它,那样不但把自己逼得山穷水尽,更让观众误会剧种,影响二人转的发展。
二人转的扮相已经是极具魅力了,但也有呈现出来的误区,如今观众已经习惯了二人转演员扮成傻子扮成老太太,仿佛固定模式不可推翻一样。实则,如果说我们能把这一腔体单列出来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它必定有它的独到之处。二人转中的“扮”当然指的不只是扮傻子,扮老太太这么简单,我们可以“扮”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乃至世间万物!一个马鞭,我们就可驰骋沙场,一个手绢,可以是金钱银两、电话箱包,用这种非写实的道具来代替万物,体现了二人转人的智慧,具有民族气息的服装更是“扮”的灵感源泉,可谓登峰造极。二人转的“扮”相足可以体现二人转的美,二人转的魅力。华丽的服饰怎可舍弃,而哗众取宠的将自己扮成“叫花子”一样的社会底层人物,真的讴歌不了时代,真的不能与时俱进,真的不利于二人转的长足发展!可改!
由于二人转腔体的婉转动听,使得其配上舞蹈更有一番韵味。2000年的第一届本山杯全国二人转汇演中,单出头《红月娥做梦》经过大气的舞蹈编排和恢弘的舞台呈现,使得二人转的美得到了升华,情中有舞,舞中有唱,唱中有情。配上中国传统戏服,是的二人转的舞台感染力一下子上了一个层次,效果相当的好,不亚于任何一部经典歌剧。那么有人会问:这样高雅的二人转会不会脱离了二人转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这一根本,显得空洞无味了呢?当然不会!因为二人转的曲调丰富至极,曲风决定了其舞蹈风格,我们有完全可以代表东北人豪爽大气的秧歌舞,秧歌调,秧歌步,还有可以像说唱音乐那样的“神调”,夸张而又生动,感染力强到观众坐不住凳子,合理的将节目中加入此类元素,相信比一个人说口讲笑话要强出百倍。
说唱扮舞绝我们都分析了,如果说这些是二人转赖以生存的本钱,那么“绝活”一定是锦上添花的丰富二人转表演的必然手段。“绝活”包含的意思相当广泛,如手绢功可以称为绝活,模仿各种人物的声音,神态和步伐是种绝活,“毯子功”和“跟头”是中绝活,杂技魔术更是绝活。二人转表演者绝活是否够强够劲够有特点,直接影响观众对其功力的评判,所以绝活是二人转人特别重视的,而非可有可无的搭配。
艺术,当然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在追求精益求精的艺术,我们文艺人,二人转人当然不会放慢脚步,我们的时代在说与时俱进,文艺也是如此,谁也不能否认当代二人转人为二人转事业做出的贡献,谁也不能评判谁的艺术形式更为正确,我们有的同样的目标就是真行二人转事业,让它能像京剧,评剧那样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剧种而奋斗。二人转这一流传300多年的剧种有这样的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