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选编.ppt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选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选编

2.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长阶段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粮棉、桑蚕 减弱 迁入 气候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下降 低于 较 小 读下图,回答问题。 读图思考 (1)当时该地的地理环境有何特点?限制当时该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 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开垦困难;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发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当时该地区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在开发早期,人们只能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木棒、石器等)从事农业活动。黄河中下游地区土质疏松,利于简单工具的耕作;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土质黏重,开垦困难。②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人们可以利用较早掌握的灌溉技术发展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沼泽较多,排水难度大。③黄河流域平原广阔,利于发展交通运输;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网,成为交通的阻隔。 (3)“苏湖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雨热条件好,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4)在农业生产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全国粮仓”地位已经下降。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稠密的水网,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机械化难推广;②建设用地增加,人均耕地减少;③农业结构的调整。 (1)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思路 分析其他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注意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横向和纵向。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反思归纳 (2)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练习巩固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有: 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突出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结合图例,阶段一主要开发煤炭资源;阶段二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较快。对照阶段二和阶段三可分析整治表现。 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湿地破坏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移动,并趋于集中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 交通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知识提纲 1.数字“一二三”记忆有关区域的知识 “一”是指区域含义中的“一定”:一定的指标和方法。 “二”是指区域划分的两个“二”: ①两个指标(单一指标与综合指标); ②两个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三”是指区域特点的三个方面: 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②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边界; ③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强化记忆 2.提炼、归纳、记忆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气候、土地和矿产资源状况。 (2)气候条件:影响该地区的水热状况和种植制度。 (3)土地条件:影响该地的土地生产能力。 (4)矿产资源条件:影响该地区资源型工业的发展。 1.国务院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优势特色相同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课堂检测 解析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成为一个整体,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故开发政策和措施应匹配各地区的特点。 答案 A 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