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专题三考点三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选编.ppt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专题三考点三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选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专题三考点三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选编

表达技巧题题干用语一般包括题型、范围(区间)、角度、数量、步骤等方面的要求。审题,就是要审清这些要求。在审清这些要求前,首先要辨析表达技巧这个概念。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概念,与“表达特色”“艺术手法”“写作特色” “艺术表达”等都属同义语。从实际命题和使用这一概念看,各省市还是有不同理解的。一部分题目是具体地要求考生回答“表达技巧”中的一种,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情有什么特点”“描写上有什么特色”。一部分题目只是笼统地要求考生回答“艺术手法”,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是怎样的”“有什么独特的手法”。考生答题主要纠结在这一点上。 一、审题规范 这时不妨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修辞手法”上全面排查,选取最突出、最明显的“手法”答题,以免偏题或答非所问;或者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的顺序考虑作答。如果方向明确,则应结合某个方面的具体技巧,准确判定。 “表现手法”也是个较模糊的概念。一般命题上将这个概念等同于“表达技巧”,这样一来,连“修辞手法”也算在“表现手法”中了。 再者,在各种表达技巧中确实有交叉、重叠的部分。如一部分描写方法就与表现手法相重叠;如“用典”,有人看作是修辞手法,有人认为是表现手法。这些都可看作例外情况,学习时可特殊对待。 其次,要审清下列要求: 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这是主要题型。所谓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优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优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手法,就不能答表现手法;问表现手法,就不能答修辞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4.审数量 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因此,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要求答多个的,绝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 5.审步骤 从答题步骤来看,表达技巧题可以分为两种:简单型和完整型。所谓简单型,就是只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即可,不需要作分析说明。所谓完整型,就是答题时要包含完整的步骤,即实行“三步走”: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分析表达技巧(为什么)——点明表达效果(怎么样)。答题时要根据题目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来确定是简单型还是完整型。一般来说,题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问题构成且各自之间不相关联,或者说题目只有一问且赋分在一分或两分以内,则可以确定为简单型,答题时只需答出相关术语即可;如果题目只设置了一个问题且赋分较高(一般达到三四分或以上),则可以确定为完整型,答题时就要考虑步骤的完整性、要点的齐全性,力求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答题规范。 审题示例 例1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审题 ①题型:明考型 ②范围:局部型(一联) ③角度:小角度(表现手法) ④数量:一种(何种) ⑤步骤:简单型 5.对比 (2013·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鉴赏 乙巳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 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首联说“晚岁登门”。诗人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己的“萧萧华发”同韩琦宴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