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坚实而清晰的足迹.doc
坚实而清晰的足迹
“生于唐山而长在沈阳”的评剧是中国戏曲第二大剧种,自全国解放开始,沈阳评剧由稚嫩走向成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沈阳评剧现代戏创作,在日趋活跃的氛围中更是呈现出了对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舞台的不懈探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渐进的逻辑性。在最近的这一个艺术轮回之中,屡创辉煌的剧目《我那呼兰河》惊艳呈现,①使古老的评剧艺术展现了全新的风姿,为评剧“百年华诞”献上了来自黑土地的深深祝福。《我那呼兰河》是沈阳评剧舞台探索历程的一次“跃动”,它充分体现了沈阳评剧对黑土文化的“守望”和舞台呈现不断“求索”的艺术追求,回首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沈阳评剧现代戏创作辉煌而曲折的探索道路,分别创作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末、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的《风流寡妇》《疙瘩屯》《我那呼兰河》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目,这三出评剧有着均匀的周期、清晰的起伏,显示出沈阳评剧现代戏创作从起步、经探索、到高潮坚实而清晰的“足迹”……
评剧之所以在东北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离不开大地的滋养,离不开对黑土文化的执着守望。这三出戏剧无论是题材还是视角,都蕴含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它是一幕幕具有浓郁东北地域特色的生活画卷,更是充满北方文化意蕴的艺术载体。黑土地上的生灵是沈阳评剧永恒的关注,一个个鲜活的舞台形象或泼辣、或豪放、或幽默、或愚昧、或粗犷,泥土一样质朴的外表下总是洋溢出火一样的热情,她们有着东北人鲜明的性格特征和生命意识。在沈阳评剧的舞台上天空、远山、河水、大树始终是沈阳评剧舞台不厌其烦反复描绘的景物,表现了沈阳评剧对苍茫的黑土地永远的眷恋。沈阳评剧不断地将充满生活情趣的生活场景开掘出来展现在舞台上,那些穿插其中的“斗秧歌”“拉磨盘”“哄鸡赶猪”等极具生活质感的场景,更是东北风情的经典呈现。沈阳评剧的戏剧冲突和结构追求大开大合,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这里的天空苍茫、悠远,这里的河水多情而狂野,这里的树木顶天立地,这里的人豪迈、真诚,这里的生活热火朝天,这些都强烈地反映出沈阳评剧浓浓的“黑土情结”。
更有意思的是这三出戏剧都是根据饱含东北地域风情的文学、电影作品改编而来。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沈阳评剧是东北文化的载体和窗口,是东北文化的“结晶”和“凸显”。通过这三出戏我们看到以董振波、黄伟英为代表的沈阳评剧的创作群体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敏锐的“艺术感觉”、超群的“创造能力”,他们对戏剧的理解是深厚的,对评剧语言的把握和运用是精确的,正是东北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生活给了他们不尽的创作源泉。
戏剧之所以有无限的魅力,首先在于它是“超文本”的综合表现,是以舞台为载体的综合性艺术创造。正是由于对评剧戏剧本体的不懈探索和舞台呈现方式的不断拓展,使历史选择了沈阳评剧作为展示东北生活的“窗口”和承载东北文化的“载体”,它综合而集中的体现在沈阳评剧的导演艺术手段中。导演是戏剧文本的解释者,演出活动的组织者,舞台呈现效果的镜子,是戏剧创造活动中的核心环节。正是以导演艺术为核心的舞台呈现的不断创新使沈阳评剧呈现出了质朴、大气、惊艳的独特气质,导演的艺术思维演变,是沈阳评剧在戏剧舞台呈现和戏剧本体探索中内在的驱动力。正是沈阳评剧在呈现方式上的不断开拓和更新,并大胆借鉴了其它剧种的风格和样式,因而呈现出丰富的形式美感。
《风流寡妇》是董振波根据吉林作家王宗汉的小说《桃花运》改编而来,它以新时期农村妇女吴秋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她和齐老蔫、陈会计、刘中智三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与村民愚昧、陈腐的观念碰撞,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幻灭,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和戏剧冲击力。
评剧《风流寡妇》由刘家荣导演,它将纵向继承与横向借鉴非常完美地结合到一起,也把写实与写意两种美学追求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评剧《风流寡妇》在故事的铺陈、情节的展开上流畅而清晰,与鲜活的人物结合得丝丝入扣、相得益彰。在这部戏中创造了很多全新的舞台表现方式,让人印象深刻的吴秋香夜访齐老蔫“门里门外”一场戏,在空间处理上由实到虚三个层次清晰而丰富,成为中国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经典片段。门里由“人”字形的“帐幔”屋顶勾勒而成,屋内是古典的“一桌二椅”配以桔黄色灯光,屋外的树也是由“帐幔”扭曲而成,一束蓝色的灯光如月光般皎洁,房门则由演员的形体表演虚拟而来。在道具、灯光、形体动作紧密、精致的配合与调度下,虚实之间蕴含了戏曲无尽的魅力,焕发了全新的戏剧张力。在这部戏中导演恰如其分地糅入了相当丰富的肢体语言,比较现代的舞蹈动作和整个戏剧的表现风格非常协调,同时又发挥并升华了中国戏曲“歌舞演故事”的形式特征。比如“两下黄花岗”齐老蔫拉着秋香母女俩的一段戏,齐老蔫手中挥舞着鞭子,母女俩的手中旋转着手绢,他们载歌载舞,把这样一段承上启下的“间奏”演绎得明快活泼,非常富有形式感,更为精彩的是:在歌舞的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