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中水利用与问题分析.doc
城市中水利用与问题分析
摘要: 本文结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介绍了中水利用技术的优势和经济技术可行性,阐述了发展中水用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中水利用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
Abstract: Combining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this paper recommended the advantages and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feasibility of the utilization of reclaimed water, expatiated that this technique can solve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analyze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when popularizing the technique.
关键词: 中水;利用;问题
Key words: reclaimed water;utilization;problem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146-01
0引言
中国是淡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只有2200立方米,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如果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全国2/3的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水资源的短缺,再加上近些年的连续干旱,水资源总量更显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进行节约用水、以及废水利用,成为节约水资源的瓶颈问题。中水(Reclaimed Water)也叫再生水或回收水,是污水经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因为城市建设中将供水称为“上水”,污水排放称为“下水”, “中水”的水质指标低于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但又高于允许排放的污水的水质标准,所以中水取其两者之间的意思。中水利用一方面为城镇供水开辟了第二水源,可大幅度降低“上水”的消耗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下水”对水源的污染问题,从而起到保护水源、水量的作用。
1中水利用及水质标准
1.1 中水用途和要求中水用途主要是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水,如冲厕、浇洒道路、绿化用水、消防、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冷却用水等。中水利用除满足水量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满足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水质标准;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符合人们的感官要求,以解除人们使用中水的心理障碍;水质不应引起设备、管道等严重腐蚀和破坏。
1.2 中水水质标准如表1所示。
2中水利用的技术和经济性分析
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世界上几个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进行中水利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广泛应用,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开发中水利用,1983年制定了《建筑设计中水利用规范》,1990年开始在北京试验性地建设中水管网,1993年在大连、青岛、天津等几个城市推广,1998年向全国普遍推广。
2.1 中水利用的技术性分析中水利用技术包括生物法和物化法。中水利用常规处理工艺中,目前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法等;常用的物化处理方法有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紫外、Cl2、O3或ClO2等)等方法。通常,经过处理的废水要达到中水的水质标准,需将多种污水处理技术合理组合。具体的处理方法的选用,只有结合各地区不同的具体情况,才能达到经济合理的处理使用效果。
2.2 中水利用的经济性分析虽然中水利用前期因管网建设需大量的投入,但是从长远看,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效益都是无法估量的。①充分利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紧缺。城市污水来源丰富,比较长距离引水或者海水淡化而言,处理技术成熟且费用不高,开发潜力巨大。②可减轻水环境污染。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的最直接原因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成倍增长,而污水处理率却增长缓慢。自“六五”以来,国家组织对中水利用的攻关研究,实践证明,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作为中水利用的水源,不仅技术可行,而且经济合理。③中水利用可大大降低用水成本。由于中水对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