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亚文化之阳明学要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东亚文化之阳明学要点

浅析东亚文化之阳明学 2014年12月10日 日语语言文学 任梦青 目录 王阳明生平介绍 阳明学思想体系 东亚阳明学派 阳明学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1、王阳明生平介绍 王阳明(1472年-1529年),即王守仁,字伯安。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 王阳明是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他创立了中国的阳明学,明中叶以后,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阳明学派。 2、阳明学思想体系 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致良知”。它包括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万物一体之仁这几个方面。而其思想体系的基点和出发点则建立在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批判上面。 ①致良知 “致良知”是王守仁的重要伦理观点之一。是他根据孟子的“良知”观点加以综合、发展而创立的学说。其要点包括:第一,良知即是天理。第二,良知是心之本体 。第三,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改造。 ②心即理 所谓心即理,在王阳明看来,就是不能像朱熹那样将心与理分而为二,从而导致知与行、学问与修养的分离。为此,他继承和发挥了陆九渊的心即理的思想,以为宇宙万物的规严皆归于吾心判断的范畴,并由此说明进行道德修养只要求之于心,于心上下功夫就够了。 ③知行统一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第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第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④万物一体之仁 万物一体之仁说,是与王阳明的“明德、亲民”说相联系和相贯通的;是他把致良知的哲学扩展到社会政治层面,并与《大学》的政治伦理学说结合在一起而成的。 他的万物一体之仁说的意义,在于强调天地万物以人为中心,人心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人的良知也是草木瓦有的良知。按照他的这个说法,圣人之心便应以天下万物为一体,每一个人都应将自己的良知是非推广到天下,如此便能救社会于水火之中。 3、东亚阳明学派 阳明学不仅在中国发展流传,还远播到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部分将简单梳理阳明学在中国的起源和派别,在日本(以中江藤树为代表)以及在朝鲜的起源和展开(以郑齐斗为代表)。 中国 明代中期,王阳明在从政期间,始终从事讲学,传播他的“致良知”之学,他的“心学”思想,在当时思想学术领域风靡一时。他的弟子也陆续出版了他的语录、文集。 王阳明去世后,他的一些主要弟子在全国各地纷纷创建书院,举办各种讲习会,积极宣传他的思想学说,形成了阳明学派。其弟子因对其致良知的理解不同而分成若干支派。主要有以王畿为代表的良知现成派;以王艮为首的良知日用派;以聂豹、罗洪先为首的良知归寂派和以欧阳德、邹守益、钱德洪为首的良知修证派。? 明末学者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一书中,曾以师承的地域为界限,将阳明学派粗略地分为:浙中(浙江)王学、江右(江西)王学、南中(安徽,江苏)王学、楚中(湖南)王学、北方(洛阳)王学、粤闽(广东)王学、泰州(江苏)王学这七派。 其中以王畿、钱德洪、邹守益、王艮为代表的浙中王学、江右王学和与王学有着密切联系的泰州学派最为著名。 日本 1510年,日本禅僧,五山大老之一的了庵桂悟(公元1424-1514年)奉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澄之命出使中国,因遭逆风而未果,遂于1511年再次登陆,抵达北京。在达使命之后,明武宗(朱厚照)慕其高龄,命住宁波育王山广利寺(现今的阿育王寺),并赐以金澜袈裟。其间,了庵常与当地的文人墨客相交往。1513年,王阳明与弟子徐爱等经宁波时,曾会见了了庵。 ? 同年五月,王阳明听说了庵桂悟即将东归,乃作《送日本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相赠。 日本学者极重视这一史实。井上哲次郎称:”桂悟亲与阳明接触,为哲学史上决不可看过的事实。“武内义雄在其《儒教之精神》中则直接指出:“日本阳明学之传,从了庵桂悟开始。” 然而,桂悟回国后第二年即谢世,恐怕当时桂悟不可能为阳明学的传播作出更多的贡献。但是,桂悟与阳明学亲交,阳明作序相送这段佳话,实是日本与阳明学接触之开始,也可算作日本阳明学派的渊源。 日本阳明学派的创始人是中江藤树,他在32岁之前基本上信奉朱子学。32至37岁期间,他读了王阳明弟子王畿的《语录》,开始由朱子学转向阳明学。直至37岁时,他“购得《阳明全书》读之,沈潜反复,大有所得。……于是豁然开悟,多年之疑始释矣。” 中江藤树作为一名阳明学者,思想的核心同样是”致良知“,没有重复王阳明“心即理”的命题,但与王阳明一样,认为“心”是万物本体。这也说明,王阳明的思想首次在日本开出了真正的花朵。 日本的阳明学派在中江藤树开创之后,大致可分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