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相关文献卡研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名:地理学报 姓名:尹永义 作者:廖继武 学号:1443206000113 出版社: 地理边缘是典型的过渡(转换)区域,是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地带,其区域形成演变具有特殊规律。在全球变化和中国高速发展背景下,探讨地理边缘区域资源环境的形成、演变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影响,对于深入解读地理边缘区域的人地关系及落后区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剖析海南西部资源环境变迁与社会经济变化及其与地理边缘的关系,揭示海南西部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变化过程、动力机制与区域发展的规律,探讨了地理边缘的发展模式及海南西部的发展对策。本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论与认识:    ⑴地理边缘是一个有特殊形成机制、性质特征、结构功能的地理系统。多应力集中、物质能量转换量大、要素运动快以及人类干忧强等因素使地理边缘具有脆弱性、多变性、动态性等特征。作为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具有多种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的地理系统,地理边缘具有截流、整流、交流与汇流(边缘效应)等功能,这些功能使它与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能力高于一般的地理系统。    ⑵海南西部区域资源环境显著受控于地理边缘的影响。地理边缘的机制与功能作用于资源环境,使海南西部出现沿海干旱、沙地环境以及土地资源的海洋性利用等特征。海南西部人口、聚落与经济等人文环境变化同样显著受控于地理边缘的影响。海南西部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人口增长具有向地理边缘集中的趋势,聚落与地理边缘出现空间的耦合,表现为地理边缘出现中心聚落与聚落密集带。经济发展出现与地理边缘相适应的初级产品经济与重化工经济两个过程。海南西部沙地环境资源化与山区资源环境化在区域资源环境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⑶地理边缘资源环境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特殊的边缘机制。灾害多发与干旱化、环境脆弱与退化等自然机制是海南西部资源环境变迁的动力,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民族的融合、边疆政策与开发政策的变化、区位与交通优势的发挥是海南西部社会经济变化的主要动力。人类价值取向而决定的环境观的变化则是海南西部资源环境一体化的推进机制。    ⑷地理边缘发展存在两种潜在趋势——区域边缘化与中心化。海南西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边缘化的过程,西部地区由海南的先行地区演变成落后地区。丰富的资源、良好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与倾斜政策使现代海南西部发展逐渐表现出较显著的区域中心化趋势。    ⑸海南西部作为地理边缘可以实行反边缘化、边缘效应、功能中心3种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快捷交通、壮大优势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提倡模仿创新、承接产业转移及重点区域开发带动实现反边缘化发展。通过区域合作与特区建设创造新的边缘效应。通过交通中心、区域中心(中心城市)、物流中心、工业中心(工业走廊)、海洋开发中心的建设,可以发挥地理功能优势,实现区域的快速发展。    ⑹地理边缘与区域过程在相互作用中不断耦合、演变。海南西部干旱、多沙、多灾、脆弱的环境及其资源状况是山地与平原、陆地与海洋两大边缘四大系统作用的结果,而较落后的社会、资源型与初级产品型经济则主要由地处中国南缘直接相关。区域特征的形成,特别是中心聚落的成长、主导经济部门的发展是利用地理边缘区位、资源等优势的结果。 书名: 姓名:尹永义 作者:李晓娜 学号:1443206000113 出版社: 在生态旅游日趋发展的今天,一些非工业化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的良好氛围,显示了无尽的魅力,吸引了大批游客。但在已开发的生态旅游区由于现有的管理措施存在缺陷及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大多的生态旅游区开发以后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同时,植被又是一定地域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最直接表现,能充分客观地反映其生态环境的质量优劣。以阴山为例来分析。 (1)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植被格局分析:大部地区以灌木和草本为主,乔木木只在南部山区的部分阴坡、中北部河滩与村边有小片分布。植被的垂直分布在南部山区较为明显,而在北部丘陵地区则变化不大;植物种类自东向西,白南向北逐步减少;在丘陵地区和山地阳坡的建群种或优势种为旱生小半灌木冷蒿,在放牧强度大重度退化的地段冷蒿数量减少,被卣里香取代; (2)对哈达门森林公园草地的调查显示游客的采集和当地居民的放牧已经严重影响了中低山草甸草原的群落结构;对丘陵干草原的调查显示,坡向、坡位和坡度对丘陵干草原的植被格局有着很明显的影响; (3)作为景观评价指标的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退化物种系数与自然地理因子相关不显著,但与人文地理因子有较大的相关性; (4)选择花冠面积指数作为景观评价指标可以将环境因子与植物景观效果联系起来;同时所选择作物的花冠面积指数与日平均温度、5cm地温、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根据气象因子对花冠面积指数及景观花期的影响,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