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侃论文3
引 言
工业上的换热方式有三种形式,分别是直接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直接接触式是把冷,热流体直接接触,混合过程中传热,像凉水塔,喷洒式冷却塔,混合式冷凝器。结构简单,传热效果好,但是只适用于两股流体可以直接接触的场所,适用范围小。蓄热式优点:结构较简单,耐高温。缺点:设备体积大,有一定程度的混合。冷热两种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热时,热量从高温流体传给壁面,壁面再传给冷流体。这种方法适用于冷,热两种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在化工厂里,冷热两种流体多数不能直接接触,因此间壁式换热是应用最广泛的换热方法。
换热器是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及其它一些行业中广泛使用的热量交换设备,它不仅可以单独作为加热器、冷却器等使用而且是一些化工单元操作的重要附属设备,它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管式换热器具有结构较简单,工制造比较容易,结构坚固,性能可靠,适应面广泛等突出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中,特别是列管换热器在现阶段的化工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设计资料和数据较为完善,技术上比较成熟。
列管换热器在化工生产种主要作为加热{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适用。在这些不同的传热过程中,些为无相变化传热,有些为有相变化传热,它们具有不同的传热机理,遵循不同的流体力学和传热学规律,因此在设计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别。
一 设计内容
1.1 概述=995.7 Kg/ m3
密度=825 Kg/ m3
冷却水平均热容=4.174 kJ/(kg·℃
煤油平均热容=2.22 kJ/kg·℃
导热系数=0.6176w/(m·℃)=0.14w/(m·℃)=8.007×10-4Pa·s
煤油粘度=7.05×10-4Pa·s
1.4 设计计算
1.4.1估算传热面积
(1)热负荷
Q1==25252×2220×(140-40)/3600=1557.206 kw
(2)平均传热温差
△tm==49.69℃
而p=t2-t1/T1-t1=0.167
R=T1-T2/t2-t1=5
查图得温度差矫正系数=0.82
所以?tm=0.82×49.69=40.75℃
(3)初选换热器型号 假设K=350W/(m?℃)·?tm7206/350×40.75=109m2
1.5 工艺尺寸结构
1.5.1.管径和流速
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i=0.5 m/s
1.5.2计算
单程管传热管长度:ns==36根
传热管长度:L==38米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现取管长l=7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Np=L/l=38/76(管程)
传热管总根数:
NT=366=216
1.5.3.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既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取 管心距t=1.25do=1.252532mm
1.5.4.壳体内径
采用各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可估算。取管板利用率=0.7,则壳体内径为:
D=612mm,取D=600 mm
1.5.5.壳程
取接管内流体流速为u=1.6m/s
则接管内径 D==0.08米
管程:取接管内流体流速u=1.5 m/s
则接管内径 D=0.12米
1.5.6.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0.25600=150mm
折流板间距: B=150 mm
折流板数: NB=-1=37
1.6 核算压强降
1.6.1 管程压强降
Ns=1 .4 Np=6
=
管程流通面积Ai=Vs/us=67153/995.7×3600×0.5=0.037 m2
Rei=diui/=12435(湍流)
设管壁粗糙度=0.1mm, /di=0.005m
查图得=0.035
==1307Pa
==373Pa
=14112Pa
1.6.2 壳程压强降
NS=1 FS=1.15
=FfoN
管子为转角45度正方形,F=0.4
Nc=18
取折流挡板间距h=0.15米
NB=L/h-1=39
壳程流通面积Ao=h(D-NCdO)=0.0225
uo=25252/3600×825×0.0225=0.38 m/s
Reo=do uo/Fo=0.74
=FfoN=12694Pa
Pi=(3.5-=6969Pa
=22612pa
计算表明,管程和壳程压强降都能满足题设的要求
1.6.3 热能力核算
(1)壳程流体传热膜系数
(2)管内传热膜系数
Si=0.785
ui=m/s
Re=12435
Pr=
0.023 W/ m2·℃
(3)管外污垢热阻Ro=0.0003 m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