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的一生与隋王朝的兴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颎的一生与隋王朝的兴亡

高颎的一生与隋王朝的兴亡 (温 强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行政学院) 高颎,隋朝贤相,为当时及后世人所钦佩。“素性疏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颎”①P5538,“先是国子祭酒元善言于上曰:‘杨素粗疏,苏威怯懦,元胄、元旻正似鸭耳。可以付社稷者,唯独高颎。’上初然之。”②P5568唐太宗对其评价更高,认为“隋室安危,系其存没”。③P310评价虽过高,但不是没有道理。观高颎一生,经历了起家、顶峰、衰落和遇害四个阶段,而这一过程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与隋王朝的统治过程都非常的相似。 一、起家(入相府——平乱返) 《资治通鉴》卷174,陈纪八,宣帝太建十二年(580年),中华书局,1975年第5411页“内史下大夫勃海高颎明敏有器局,习兵事,多计略,坚欲引之入府,遣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乃以为相府司录。” 《资治通鉴》卷174,陈纪八,宣帝太建十二年(580年),中华书局,1975年第5422页“乃命少内史崔仲方往监诸军,为之节度。仲方,猷之子也,辞以父在山东。又命刘昉、郑译,昉辞以未尝为将,译辞以母老。坚不悦。府司录高颎请行,坚喜,遣之。颎受命亟发,遣人辞母而已。” 《资治通鉴》卷174,陈纪八,宣帝太建十二年(580年),中华书局,1975年第5424页“高颎至军,为桥于沁水。尉迟惇于上流纵火筏,颎豫为土狗以御之。惇布陈二十余里,麾兵少却,欲待孝宽军半渡而击之;孝宽因其却,鸣鼓齐进。军既渡,颎命焚桥,以绝士卒反顾之心。惇兵大败,单骑走。” 《资治通鉴》卷174,陈纪八,宣帝太建十二年(580年),中华书局,1975年第5427页“丞相坚之初得政也,待黄公刘昉、沛公郑译甚厚,赏赐不可胜计,委以心膂,朝野倾属,称为“黄、沛”。二人皆恃功骄恣,溺于财利,不亲职务。及辞监军,坚始疏之,恩礼渐薄。高颎自军所还,宠遇日隆。时王谦、司马消难未平,坚忧之,忘寝与食。而昉逸游纵酒,相府事多遗落。坚乃以高颎代昉为司马”。 温强案:北周宣帝昏庸残暴,而新主年幼,致使朝纲混乱,人心思变。此时的高颎便要另找一个以实现自己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的人。他看中了杨坚。而此时的杨坚发现许多旧朝元老阳奉阴违,不堪重任,因此急欲寻找新生力量取代北周的元老勋贵以维护自己的权势。他看中了来自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并为妻族旧交的高颎。高颎入相府后,以其忠心和出众的能力迅速取得了杨坚的信任。而高颎起家与杨坚夺权、平乱到掌控局面的过程即隋王朝起家的过程一致。 二、顶峰(拜相——平陈) 隋朝建立后,高颎以其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才能和为朝廷举荐贤能的品质赢得了文帝极大的信任。 (一)军事 《资治通鉴》卷175,陈纪九,宣帝太建十三年(581年),中华书局,1975年第5443页“隋以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发兵入寇;命尚书左仆射高颎节度诸军。” 《资治通鉴》卷175,陈纪九,宣帝太建十四年(582年),中华书局,1975年第5456页“隋高颎奏,礼不伐丧;二月,己丑,隋主诏颎等班师。” 温强案:北方突厥屡次犯边,大战不可避免,因此伐陈只为收复失地。为避免将领浪战,派有大局观的高颎节制,防止战争升级。失地收复后,恰逢陈宣帝崩。一方面按儒家思想,礼不伐丧;另一方面借机收兵,以专心对付突厥。 《资治通鉴》卷175,陈纪九,长城公至德元年(583年),中华书局,1975年第5467页“(八月)壬午,隋遣尚书左仆射高颎出宁州道,内史监虞庆则出原州道,以击突厥。” 温强案:经此一役,加上突厥内乱,北边威胁暂消。隋可以集中精力伐陈。而上次伐陈后,虽在军事上收兵,但高颎献策从经济上削弱陈。 《资治通鉴》卷176,陈纪十,长城公祯明元年(587年),中华书局,1975年第5492—5493页“隋主问取陈之策于高颎,对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储积皆非地窖。若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隋主用其策,陈人始困。” 温强案:此计反映了高颎明白南北之别和经济对国家的作用。这破坏了陈之根基,如假以时日,不战则可以屈人之兵。但文帝等不了,开皇八年,他下令大军伐陈。 《资治通鉴》卷176,陈纪十,长城公祯明二年(588年),中华书局,1975年第5498页“以左仆射高颎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军中事皆取决焉;区处支度,无所凝滞。” 温强案:此时的高颎可谓深得君恩,但另一方面,他为实际主帅,而杨广已19岁,必不甘心做一个名义上的主帅,加上后来高颎杀张丽华一事,为后来杨广杀高颎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