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体成因述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碑体成因述评

?魏碑体成因述评 ??????????????????????????????????????????????林????圭 ????所谓魏碑体,是指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公元494年)至北魏末(公元534年)一段时期,出现在洛阳附近的造像、墓志等刻石书体,它们具有斜画紧结、点画方峻的特点,如洛阳龙门石窟的《龙门二十品》,洛阳北邙山北魏贵族墓志等等。也有的研究者其称为邙山体⑴或洛阳体。⑵但并非所有的北魏刻石书体,都可以称为魏碑体,如《中岳嵩高灵庙碑》、《邑师法宗造像记》等不具备明显魏碑体特征的碑刻作品,似不能算作魏碑体,而北魏后期,在洛阳以外地区,却有不少刻石书体,属于魏碑体范畴。 ????关于魏碑体的形成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有的还互相对立,如是否受写经书法的影响,就存在肯定与否定两种不同意见,下面我列举四种不同的成因说法,并逐一进行讨论。 ????第一种说法,认为魏碑体的形成,是受到了写经书法的影响,持这一观点的丛文俊先生在《魏碑体考论》一文中即认为:“从现有资料看,写经与魏碑体的关系最近。”“魏碑体自通俗的类于写经的书法时尚中规范、脱化而出。应该看到,在佞佛的风气中,书法取尚上下趋同,这对魏碑体的迅速成熟,形成一定的通行样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鼎盛的佛教和写经活动作为媒介,在不暇讲习文字也不重视书法的北朝,能使广大地区的各类刻石书法面目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是不可想象的。”⑶丛先生列举了他认为与魏碑体较为相似的写经书法,如晋人写经《第五十三品释论》,丛先生认为它的“字势倾斜而略成梯形,用笔方折而平直带过,已初备魏碑体的基本特征。”⑷十六国写本《晋阳秋》,“略与之仿佛,表明写经和抄书的书写群体及其书写习惯风尚的一致性。”⑸北魏太和十一年写经卷、西魏《贤愚经》,“一旦加以刀斧之迹,即会与同时的造像记、碑志中的某些作品无异。”⑹北朝晚期《大般涅槃经》,北魏《大般涅槃经》,“如果进一步美化规范,再经过凿刻的棱角夸饰,则将成为魏碑体的佳作。”⑺ ????丛先生最后总结道:“总而言之,魏碑体滥觞于蜕化铭石书,借力于写经,规范于士人楷法,既成样式与风格变化完成于凿刻的改造和掩饰,缺一不可。”⑻ ????然而,对于魏碑体的形成是否受写经书法的影响,华人德先生有着相反的看法。华先生认为:“魏碑体不同于写经体。”“抄经的人大多为寺院僧尼和以抄经为职业的经生,这些人一般是看不到名家手迹的,他们习书的范本就是前人抄写的经卷,当他们抄经时又须依照旧本抄写,不掺入己意,这样,魏晋时的写经书体就一直沿袭下来。”“后人称这种特殊的书体为‘六朝写经体’。”“写经体到南北朝时,与当时流行的楷书是有明显区别的。写经体含有隶意,隶书的横画一般不带斜势,写经体与带有明显斜式的魏碑体是显然不同的。”⑼ ????很显然,在华先生看来,魏碑体与写经体的风格特征并不相同,因此,魏碑体并没有受到写经体书法的影响。 我们回头再来看一下丛先生所举的例证。在我看来,晋人写经《第五十三品释论》,十六国写本《晋阳秋》,北魏太和十一年写经卷,与魏碑体还是有相当远的距离,确实不能看出它们“已初备魏碑体的基本特征”。至于西魏《贤愚经》,北朝晚期《大般涅槃经》,倒是与魏碑体的风格相近似,但它们的年代比魏碑体出现晚,也就不能证明魏碑体受写经体的影响。我以为,北朝晚期的写经体倒是受到了魏碑体的影响。如正始元年(504)的《胜曼义记》,其方峻的笔画明显是从魏碑体得来。看来,写经体书法固然有其保守的一面,但随着抄经人的千差万别,以及时代的发展,写经体书法还是在不断发生改变的,但其总的趋势是保守的,这也近乎事实。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北魏后期以及东、西魏时期写经书法受到了魏碑体的影响,说明二者之间是互为学习,相互影响的。我以为,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尚早,北魏晚期有很多接近于魏碑体书法风格的写经书法出现,表明其受魏碑体的影响,但我们并没有找到在魏碑体出现以前,与魏碑体书法风格特征特别接近的写经书法,因此,要说写经体书法影响到魏碑体的形成是不会令人信服的。 ????写经体书法很长一段时期仍保留了较多的隶意,而魏碑体则是发展相当成熟的今体,较写经体先进,这也是写经体没有影响到魏碑体而魏碑体反而影响到写经体的原因。 ????第二种说法认为,魏碑体的形成是受到了北凉书法的影响,持此观点的薛龙春先生在《论北魏洛阳体的成因》一文中认为:“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后,将凉州僧徒三千人,宗族、吏民三万余家迁徙到平城,这中间就有许多高僧与擅长刊刻造像的工匠,主持营造大同石窟的就是来自北凉的昙曜。北魏对百工的管制十分苛严,他们的子孙只能习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先死,主人门诛。’相信那些移民自北凉的石匠是参加云岗石窟的主要技术力量,而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营建龙门石窟的也主要是那些工匠的子孙。”⑽ ??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