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江淹《杂体诗》30首有感
读江淹《杂体诗》有感
汉语言文学
2012011024 肖涛
钟嵘《诗品》云:“齐光禄江淹,文通诗体总杂,善於摹拟,筋力於王微,成就於谢朓。”可见,江郎是极擅长拟古诗的。读罢江淹《杂体诗30首后,为了更加深刻品味江淹《杂体诗》拟古特色,学生又去搜寻江淹所拟之作拿来品读,最终略有感悟,细说其下: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是五言古诗发展史的总结
江淹在《杂体诗序》中明确提出了“品藻渊流”的意愿,我们通过从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五言古诗的发展流变:从刘祯到左思、刘琨,从嵇康到玄言诗,从张协到谢灵运,以及玄言诗到山水诗。可以这样说,江淹的《杂体诗》为我们事实上构架了一部五言古诗的史纲:其通过选取30种其前的优秀诗作,除第一首《古离别》模拟无名氏古诗外,其余29首按时代排列并标明所拟作者。其中汉代2人,曹魏4人,晋代15人,宋齐8人,这些都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还将五言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关西(汉)、邺下(魏)、河外(西晋)、江南(东晋及刘宋)。他是第一个对那段五言古诗发展进行概括的人,并且江淹专门选取优秀的五言诗进行模拟,这既是对五言诗发展的一种肯定继承,同时又是一种探索。这个过程非常能展现出江淹选择和批评的眼光。他这种选择也深刻受到了刘勰和钟嵘等的认可。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是有意识地探索五言古诗的创作规律
江淹在其《杂体诗》小序中已经明确提出当时理论界存在譬如“各滞所迷”、“贵远贱近”、“重耳轻目”等问题,江淹为了转变当时这种不良风气,其自身通过创作拟古诗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五言诗的观点。江淹在序中说到“今作三十首诗,今作三十首诗。斅其文体。虽不足品藻渊流。庶亦无乖商搉云尔。”江淹作为一个当时文坛较为有影响的领袖人物,已经开始注意到当时诗文界存在的创作问题,主动积极作为“文坛急先锋”,为五言诗发展道路探索。
江淹拟古,曲尽心手之妙。
《沧浪诗话》如此评江淹《杂体诗》:“拟古惟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拟康乐似康乐,拟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
本人通过选择若干《杂体诗》中拟作与被拟诗人的作品,加以对照品评:
第一首《古离别》拟《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古离别》“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及其琼树枝。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前两句暗用了《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的语意。“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又化用了《行行重行行》“各在天一涯”的句子。而“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此句直接抒发出“但愿能像菟丝和水萍一样,有所寄托,与爱人的感情也能始终不渝”的情怀。而“菟丝”此意蕴则借用了《古诗·冉冉孤生竹》“菟丝附女萝”。而且江淹中的《古离别》尾句“菟丝”所寄即是女萝,。可以说江淹此首对《古诗》的摹拟之作,堪称典范!正如李善注曰:“江之所制,非直学其体,而亦兼用其文。”江淹对《古诗》的摹拟不仅在题材、风格,而且也是将《古诗》原语言文字有机地熔铸在自身作品中。
又例《班婕妤咏扇》整体用意基本纳用了班婕妤的《团扇歌》,具体来说如“窃愁凉风至,吹我玉阶树。君子恩未毕,零落在中路。”借用“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整体意蕴一脉相承。但江淹较之原诗多了些自身对班婕妤的可惜之感:“画作秦王女,乘鸾向烟雾。”此诗句,一方面,反映了在六朝时期,制扇匠人已在扇面上绘画出各种彩色的人物、花鸟、鱼虫、山水;另一方面,是隐喻身为汉成帝婕妤的班妃命运,远不如秦王之女弄玉,可以与心上人萧史一起升天成仙。可以说,江淹这首诗与原作之所以给人相似不仅是因为两诗不仅在文字、体格方面摹拟,更是在神韵上追求,把“哀”这一主题,在清丽的语言中,平平淡淡地将一缕哀怨之情注入其中,具有深远幽长的意境。并且能透过诗句本身揣摩被摹拟的作者的感受,并去摹拟,由此阐发出自己的感叹。
在其他拟作中江淹也多化用了所拟人的作品的词句,也用的很妥切。《张司空华离情》开头中的“秋月映帘栊。悬光入丹墀。”很明显出自张华的《情诗》“明月曜清景,龙光照玄墀”“佳人抚鸣琴,清夜守空帷”二句也是融合了张华诗中“北方有佳人,端坐鼓鸣琴,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幽人守静夜,回身人空帷”等句。《潘黄门述哀》中江淹化用了潘越《悼亡诗》中的一些意境和词句。譬如“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一句受《悼亡诗其三》中的“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势”的影响。又如《陆平原机羇宦》“殂殁多拱木。宿草凌寒烟。”这种造境。受到了陆机《怀士赋》“感亡景与存设,惋聩年于拱术”的影响。江淹对诗句的意境化用的同时,特别关照了个体风格。在同为山水游玩诗,其分别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恰如《殷东阳仲文兴瞩》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