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专项施工方案要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本标为路基十六合同段,起止里程为K58+800~DK61+700,全长2.9km。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和隧道,其中大南山特长隧道为本标段重点工程,该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左线全长5540m,右线全长5520m。我标段承担右线K+810~K61+左线ZK58+780~ZK61+ 本标的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1。隧道工程概况表见表1-2。 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1-1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路基 土石方填挖 挖土方 m3 1753.3 挖石方 m3 949 利用土填方 m3 36.7 排水及防护 浆砌片石 m3 711.51 隧道 大南山特长隧道左线进口段 m 2920 ZK58+780-ZK61+700 大南山特长隧道右线进口段 m 2890 K58+800-K61+700 大南山特长隧道斜井 m 596 大南山特长隧道概况 表1-2 序号 隧道名称 起讫桩号 隧道全长(m) 围岩级别及衬砌长度(m) Ⅳ级 Ⅴ级 Ⅴ级浅埋 明洞 1 大南山 隧道 左线 K58+780~ZK61+700 2920 2149 496 80 180 15 削竹式 右线 K+810~K61+700 2890 2127 502 80 166 15 削竹式 2 隧道斜井 596 本标段合同工期为24个月,原工期为2009年11月30日~2011年6月30日。 1.2 设计技术等级 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主线设计速度Km/h。 米米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1.3自然条件 1.3.1地形地貌 隧道位于喀斯特侵蚀剥蚀中,低山区,由于侵蚀、剥蚀作用,山顶相对较平缓,山坡为中陡坡,山体总体呈东西走向,山势中部高,东西低,南北两侧山坡冲沟发育,基岩大面积出露。微地貌表现为山梁、冲沟、中陡坡及陡坎等。左洞地表最低海拔高程1272.81m,最高海拔高程1565.85m,相对高差293.04m,右洞地表最低海拔高程1277.35m,最高海拔高程1553.85m,相对高差276.50m,平定端洞口位于管头村西南冲沟南岸山坡上,坡向300左右,坡角450~500之间。隧址区范围内植被发育,以松树及灌木为主,覆盖率约85%。 1.3.2地层岩性 隧道区地层结构复杂,依据地质调查、物探及钻探揭示,围岩主要由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上段(O2S3)) 1.3.3地质构造 线路走廊带为于Ⅲ级构造单元五台块隆(包括晋中新裂隙)沁水块坳两大构造单元。其中Ⅳ级构造单元有:娘子关-坪头坳缘翘起带、沾尚-五乡-阳城北北向褶皱带、盂县坳缘翘起带、古交掀斜地块、太原断陷五个构造单元。 隧址区位于盂县坳缘翘起带,该翘起带为与沁水块坳的北部,总体表现为北翘倾的单斜构造,岩层走向近东西向,倾角100度左右,受区域构造控制,隧址区内主要构造主要形迹是由燕山运动形成的构造格局,其主体走向为北北东,北北西,伴生一系列断层、褶皱,有2条断层,3个褶皱对本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 1.3.4气象 隧址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秋季凉爽宜人,夏季炎热多雨,春季风沙肆虐,春旱频繁,区内气温一月份温度最低,七月份温度最高,年平均温度为8.70,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559mm,最大冻土深度150cm。 1.3.5水文地质 隧址区水系包括海河流域的滹沱河水系,黄河流域的汾河水系,分水岭位于盂县太平庄南老阴洼尖,海拔1670m,隧道进口所处冲沟属于滹沱河水系及汾河水系的二级支流河源地,冲沟内只有雨季时有暂时性水流汇集,一般时节干涸无水。 隧址区内降水稀少,地表水均由大气降水补给,而大部分地表水汇入各级冲沟中形成暂时性水流,少量地表水沿节理裂隙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均属岩溶裂隙水,依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示,隧道洞体埋深范围内未见地下水,隧址周围坡麓地带及冲沟内亦未发现有泉水出露,洞体埋深范围内地层富水性弱,但由于岩体节理裂隙发育,雨季期间大气降水沿节理裂隙下渗,在洞体内可能形成暂时性裂隙水,造成洞体内产生滴渗水现象。 1.3.6不良地质 本隧道不良地质为F4、F5断层及岩溶。隧址区地表水均来自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地表水沿节理裂隙面垂直下渗,溶蚀作用明显,岩体破碎,溶隙、溶槽及溶孔发育,局部地段地下水径流方向由垂直渗流转移化为潜流,溶蚀作用集中发生在近水平产出的易溶岩层中,大小溶洞及裂隙之间相互贯通,形成了较弱的地下水潜流,随着山体隆升,地下水侵蚀面不断下降,溶蚀作用逐渐向深部发展,水平溶蚀与垂直溶蚀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