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从区域性活动情形看三种备课组 情形1:带着个人的耳朵来,教研信息独享 情形2:带着大家的期盼来,教研信息共享 情形3:带着团队的智慧来,参与创生信息 ——“前移后续”…… 从“专家听课”的情形看三种备课组 情形1:专家听张老师一人的课,单线联系 情形2:专家听张老师一人的课,团队参与 情形3:专家听张老师一人的课,团队协作 课前: 集体备课、试教,充分准备 (拓展思路,提升认识) 课中: 集体听课、思考,深度了解 课后:①共同探讨、聚焦,挑战专家 ②继续研究、重建,超越专家 二、赋予备课组新的内涵 1.企事业单位为什么关注“项目团队”的建设? 2.学校为什么更需要关注“教师团队”? 3.一流学校关注备课组建设,有何特殊意义? 三、企事业单位为什么关注“项目团队”的建设? 通用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组织行为学中的“社会技术系统”模型也强调,当工作中的互惠型和/或相继型相互依存关系不能减少时,就应当以团队的形式组织工作. 为此,可把团队中的一组工作作为整体进行垂直性工作授权,而不是对每一种个体性的工作进行授权。 (参阅[美]D.赫尔雷格尔,J.W.斯洛克姆,R.W.伍德曼著,俞文钊、丁彪等译(2001).组织行为学(第九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741.) 四、学校为什么更需要关注“教师团队”? 学校变革中的教师团队更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实现“学校办学理念与教师思想行为之间相互转化”,从而促进师生的生命发展,而不仅仅是完成事务; 从更理想的角度看,教师团队属于主动探究、自我更新的团队,与组织行为学区分出的问题解决团队、交叉功能团队、自我管理团队等着力于成事的团队有本质区别。 一流学校关注备课组建设,有何特殊意义? 团队成员学习深度 五、备课组如何实现创新? (一)工作机制:实现事的成功 1、课例研究 2、专题研究 系列化的课例(横向、纵向) (体现团队状态) 专题化的课例(结合梯队建设) “案例式的集体备课”和“专题式的教研活动” 所谓“案例式的集体备课”,就是以某节典型课为研究对象,通过备课组成员有“备”而来(事先认真备课)到每个人有感而“备”(在集体讨论思辩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方案),将个体智慧融入集体智慧之中,使集体智慧最大化。 由此形成的积淀丰富的实践,促进了老师们对“新基础教育”理论内涵的理解和逐步明晰;对理念内涵的理解与明晰,又推动了实践的创生。 “案例式的集体备课”和“专题式的教研活动” 所谓“专题式的教研活动”,就是将教师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当作教研活动的主题,让教师带着研究的体验与感悟参与专题研讨。 例如,围绕“如何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体现快速运算的价值”这一专题,备课组展开了专题研讨。 专题:如何选择设计教学的“单位”? 1、以1节课为单位 ——整合课前课后的学习活动 (1)加强预习指导 (2)改进课堂学习 (3)完善课后作业 其中,可以结合“班级建设”中的 “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整体设计 如何实现系列化、专题化? 聚焦:团队教研方式 横向交流:重点关注各种思路的同时敞现 纵向推进:重点关注各种可能思路的先后生成 (包括教学思想、教学设计、 教学行为等层面的共识和分歧 ) (同课异构,三阶段两反思) 案例:教研方式适时变革,促进研究性实践 1、从备“课”到备“学”,实现文本和教学对象的有效对话 2、从评“课”到评“理”,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的理念互通 3、从“一课多案”到“一案多课”,实现梯队教师多维重建 ● 再现重建:● 修改重建:● 创新重建: 4、从一本通到活动菜单,实现教研活动的“群体日常化” ● 教研活动一通式的研究 ● 学习菜单和活动菜单的自助式研究; 5、从网上论坛到教学随笔,实现教学科研的“零存整取” 团队进行的、专题性的“案例研究” 阶段推进的思路 第一阶段:培养骨干,形成核心 第二阶段:中心辐射,由点到面 第三阶段:分层推进,持续发展 阶段推进的思路 第一阶段——骨干唱“主角”,群体波澜不兴 第二阶段(第一次蜕变) ——骨干引领,激发群体参与 第三阶段(第二次蜕变) ——日常教研与研讨活动紧密结合 对第三梯队的引领 愿景:让教师在团队活动中快速成长 策略:创建“共享型教研”,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