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师讲评会解说.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2016年全国新课程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讲座》的提要与补充 一般论述类文章备考建议补充 1、集中复习,不要隔三差五; 2、增强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分清句、段之间的关联; 3、开始不要恋战,最后多留时间反复对照原文。 * * 文言文复习提要 (1)回归教材,做好知识积累 通过对以上几年古文考试题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文言文的备考要点在于: ①文言文考查是知识积累和判断能力紧密结合的考查; ②知识积累三要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③文言知识积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积累; ④文言文阅读要求的判断能力是:确认、整合和发散。 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文言文复习一定要紧扣教材复习,把必修1至必修5中每一篇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如文言实词120个,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文言虚词(《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必须掌握)、文言句式中的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主谓倒装)等,使文言知识系统化,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 * 高三文言文备考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细读课本,要求学生对课本古文熟读成诵,把120个实词在每一课文中落到实处,整理出每一课中的文言现象。最好的方式是我们老师分工合作,把每一课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带上课文中的例句,整理归类,印发给学生,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与监督下完成。当然,文本阅读的重点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不重要;备考复习中,要看需要,读文本是巩固文言实词的重要手段;考试中,是否读文言文的文本,要根据自身情况和题目需求确定。 第二步,做一定量的精选的古文段,重点关注正史中的文化名人专记。如十大名医、竹林七贤、著名忠臣、廉吏、谏官、武将、酷吏等。绝不可为了省事,见到一篇古文,只要是题就让学生做,就去讲。一定系统化,分类去做,一轮下来,学生就会对古文中常用的古地名、区域划分、官职名、古人称谓、升迁贬谪的专用属语、不同官职之间的关系、人们对某一类人的常规态度、古传记中的用语习惯、断句规律等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而熟悉的认知,高考时再遇到从没见过的古人传记,就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如果没有现成的资料怎么办?最好的方法还是我们在座的老教师们分工合作,分头选编整理。 * * 文言文翻译歌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句不离段,词不离句。全都理解,连贯一起。保持对应,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比喻借代,互文婉曲。言简紧缩,繁笔铺叙。务须做到,合情合理。难解句子,千万留心。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本意。词句段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足成分。加上括号,表明本意。遇有倒装,调整词序。人名地名,官职典章,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度量器物,通不必译。人身称谓,依照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实词虚词,随文释义。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察全句。释解当头,活用注意。多种用法,古今联系。全篇译完,还须仔细:逐句对照,字字落实;体会语气,句子流利;错字别字,务使灭迹;标点符号,也要查对;改无再改,方可停笔。 下面以李密《陈情表》为例说明意译的几种情况: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 3、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文言文复习补充注意事项 1、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中下,建议最后五十天,每天翻译30字--50字的文段,读懂、译透; 2、根据学生水平安排不同的文本:课文、传记、散文(水平较高的学生用来训练联系上下文判断语气翻译,例如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3、学生自己查字典,夯实每个字。宁少勿滥。 4、10分的翻译题,大意正确就能得到2分,所以不能出现现代汉语病句。 5、尽量直译,注意语境。 * * 古代诗歌阅读 (4)答题意识 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与基本思路,规范表述: ①古诗鉴赏表述:分析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所描写的景象,分析所表达的情感,分析所产生的效果。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