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 * * * 苏轼与 苏辙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一中;罗丹 《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 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 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 知免矣。 车轮、车辐、车盖和车轸,也即车后的横木,都是车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轼,只是车前用作搭手的横木,没有它,虽然外相会难看一点,但毕 竟不要紧。 天下的车莫不循辙而行,虽然论功劳,车辙是 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 苏轼字子瞻,“轼”是古代马车上的一个横 梁。其作用按照[左传]的说法,是“登轼而 望之”。 “瞻”者,远望也。和天下所有的 父亲一样,苏洵在为子弟的命名中寄予了 自己的希望,然而,知子莫若父,他对这 二子今后的人生走向似乎已经有一种隐隐 的担忧。果然,此二子一生的光荣与梦想、 坎坷和侮辱都被父亲不幸言中。 苏轼确实有独步天下登高望远的视界 和超越百代的才情,却犯了 “不外饰” 的官场大忌 . 辙性沉静简洁,为持重文汪洋澹泊, 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 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虽然苏辙也被卷在纷争的漩涡里,但苏辙 的恬淡柔和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了他,使 他避免了更大的灾祸。大苏小苏一个张扬 勇猛一个内敛持重,一个豁达豪迈一个低 调平和。以名气、成就、禀性论,哥哥像 光热四射令凡人不敢逼视的太阳,弟弟像 清凉的月亮。 然而,就是这个弱弟,却屡屡在关键 时刻充当了大哥的保护人。 东坡一生大起大落,凭借他“上可陪玉 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 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超强兼容性, 在最困厄不堪的时候,他都能收获大 量的友情,得到知心的朋友。但伴随 他生命始终的惟有一个人,兄弟苏辙。 当他被人构陷下了大狱,子由奔走营救, 申请降低自己的官阶,为兄长赎罪;当 他屡遭放逐,一天天远离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核心地带,奔窜在穷苦蛮荒的 流放地,子由陪他走千里万里的苦旅; 狼狈不堪自顾不暇的时候,子由照顾他 的家人料理他的家事;苏轼与世长辞了, 苏辙抚恤他的儿孙,直到死后陪伴在东 坡的旁侧。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直是中国 人特别津津乐道的场景,儒家更把“兄友 弟恭”纳入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伦理范畴。 然而,在男权社会,兄弟的情分常常因 为对权力和财产的争夺而受到严重伤害, 兄弟倪墙同室操戈的事情并不鲜见。否 则,中国人不会用永远见不了面的参、 商两个星宿来比喻兄弟失和。 兄弟共享文名的,中国历史上除了苏 家两兄弟,还有非常著名的一对,曹 丕曹植。可是,与他们的才华一样出 名的还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 太急”! 对继承权的争夺使相同的血缘恰恰成 为兄弟相残的原动力。 反观苏轼苏辙两兄弟,刚柔相济,珠 联璧合,性格的差异恰成互补,他们 同学同戏,互相扶持,分享快乐,共 度时艰。他们不单单是成就了流芳千 古的文名,还有一段旷世手足情。 “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 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从来兄弟埙篪之乐,未 有过于二苏者”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 水可浮”, 苏辙说:“手足之爱,平生一人。” 苏轼说:“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 一子由”。 “扶我则兄,诲我则师”。 因为拥有了这份亲情友情,人生中一切的 不可知和孤单寂寞都不再那么可怕。苏辙 就说“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少良朋”。? 从入了官门的那天起,子瞻与子由便聚 少离多,他们用诗歌辞章的形式互吐心 曲。或倾诉思念之情,或抒发关于宇宙 人生的感慨。苏轼的诗文中与子由唱和 的不胜其数,以《示子由》、《别子由》、 《和子由》等为题的诗歌,就有104首。 苏辙赠答、步韵、应和的诗词也多达130 首。即使他们其他的作品全部散佚,只 要把彼此往来唱和的词章串联起来,兄 弟二人一生的行迹心路也清晰可见。 “夜雨对床” 路上,他们夜宿怀远驿,晚上,风雨大作, 寒意阵阵,苏辙起身披衣,见哥哥正在读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与元常全真二生〉, 中有两句“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诗 中的情境正好与此时此刻的情形如此吻合, 一时间,两人心有所动。 东坡不禁感叹,现在还可以与弟弟联床 而眠,此次出川,一旦入了仕途,到哪 里做官,都得听皇上的,像这样兄弟二 人在风雨之夜一起谈论古今,一起抵足 而眠,怕也会成为一种难得的奢侈。二 人遂立下了“雨夜联床赋诗”的约定,说 好决不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