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卷(附答案).doc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卷(附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卷(附答案)

莆田砺青中学2013—2014学年上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总分:150 时间:120分钟) 一、阅读(70分) (一)古诗文背诵(10分) 1、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10分) (1)阳春布德泽,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2)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两句写洞庭湖的气势和声势被后人赞笔力千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移情于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7)请从学过的古诗中写出描写战争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 , 。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题。(共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委:抛弃、丢掉。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仕:指做官。媚:取悦、巴结。 2、解释下列黑体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 (3)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 (3分).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分)、《骆驼祥子》是作者 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_______________ 的辛酸故事。 ⑵《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_____________和《 琐记 》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 同一门的邻居 ,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 。 14、下列各题是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请把正确的一项序号填在括号里。 (1)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 10《骆驼祥子》中祥子用了几年才凑足了100块钱买了第一辆洋车?( )    A 三年 B四年 C 两年 D 五年 15、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 一题作答。(6分) ⑴、“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