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农携手互联网令人振奋的经济新故事.doc

3农携手互联网令人振奋的经济新故事.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农携手互联网令人振奋的经济新故事

三农携手互联网令人振奋的经济新故事   编者按 当一直被传统形象所笼罩的农业、农村、农民与当今最时尚的互联网携手,会发生什么?   答案令人欣慰:正在发生的一切都很美好,未来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当互联网初次进入中国,许多明眼人就看到了它对改造三农的天然优势: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整合松散的农村资源,包括人力、农产品信息,等等,堪称最好的技术平台。有人甚至浪漫地设想,给中国农民每人发一台电脑,联上网,中国三农将一步跨入现代化。   当然,三农问题并非“一网就灵”,但互联网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确优势独到。然而,三农又能给互联网提供什么机会?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无解。但恰恰是这个问题的无解,令互联网所在的市场力量一直对三农敬而远之,互联网在农村的推广只能由政府进行,一直步履缓慢。   显然,仅有三农对互联网一见钟情是不够的,两厢情愿才会有化学反应。最近几年,二者深度结合的机会终于出现,市场力量开始主导这一进程:农产品电商这个新业态的出现,使互联网与三农开始无限接近,无数农民投身网络创业,“淘宝村”在全国星罗棋布般出现。   2013年出现的O2O大潮(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又给这一趋势加了一把火:农业,可能是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下一片“蓝海”。互联网巨头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与此同时,政府多年来进行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开始集中发力,互联网将扮演主角。   三农与互联网的携手,已初步结出硕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农村人口占比为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另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各类“淘宝村”20个,网店总数为1.5万家,带动6万人直接就业。   2014年,互联网与三农还将深度融合,前景璀璨:生鲜电商为农产品进一步打开市场,促进农民增收;互联网资本进入种植环节,从源头梳理农业发展;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4G、大数据的发展使三农上网如虎添翼;电子政务网络向农村延伸,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弥合……   三农与互联网的携手,也许是中国经济生活中最令人振奋的故事之一。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景,半月谈记者深入各地进行了相关调研。   那些被互联网改变的村庄   农民网商的崛起是当前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半月谈记者近日深入浙江、江苏、山东、山西、湖北、福建等地调研了解到,农村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空间布局,让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直接对接全国和全球大市场,不光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带动和发展了农村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目前,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学会利用互联网营销自己的美丽乡村,编织未来的美好生活。   “淘宝村”借网出海   今年1月15日下午,在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农民网商一条街上,几十家快递公司开始忙碌起来,过秤、装车,集装箱卡车一辆接一辆,吆喝声、鸣笛声交杂在一起。来往送货的车辆在路上想掉个头都很困难。   过去5年里,这个曾经贫穷的苏北小村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形成了集材料、设计、生产、销售、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放下锄头、摸起鼠标的农民,通过在淘宝网店销售家具,让这个苏北农村的名字响彻全国。   “没有寒寒当初的带动,就没有现在的‘淘宝村’。”村民口中的寒寒,就是沙集网商的主要创始人孙寒。2007年,孙寒开始在网上卖板材家具,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老少互相学习互相模仿,做成了今天的沙集“淘宝村”。   江苏省睢宁县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程卫东告诉记者,目前沙集镇拥有农民网商1300多人,开办网店2000余家,2013年网上销售额超过20亿元。沙集镇已经形成一个以上千名网商为核心,周边辅以快递企业、原料供应、包装供应等服务商在内的生态圈,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除了沙集镇东风村,类似的农民网商群体在我国其他地方还有不少。例如主营草柳编家居用品的山东博兴湾头村、盛产羊绒制品的河北清河东高庄、小商品基地浙江义乌青岩刘村、加工藤铁工艺品的福建安溪灶美村、制作演出服饰的山东曹县丁楼村……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的“淘宝村”,已经成为我国电子商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何农民能够成为网络能手,并且抱团走向成功?阿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陈亮表示,目前电子商务开始加速向农村渗透。以淘宝为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了低成本的网络创业途径。截至2013年11月30日,淘宝网(含天猫)上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数为203.9万家,其中注册地在村镇级的为105万家,比2012年惊人地增长了76.3%,净增46万家农村网店。   专家指出,中国农村是一个区别于成熟市场经济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不仅有公认一致的规矩,而且信息全对称,这对于网商的成长和扩散具有天然的优势。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