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纲要 - 非凡课件——免费语文课件平台!.docVIP

中国古代文论纲要 - 非凡课件——免费语文课件平台!.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论纲要 - 非凡课件——免费语文课件平台!

中国古代文论纲要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文论教程》,蒋凡、郁沅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1版 思 考 题 一.为什么说先秦两汉的文论尚未成为独立和专门的学科? (1)这一时期文论与其它学术尚处于浑沌未分的状态。 (2)这一时期的文论与其它艺术论相互杂糅,难分彼此。 (3)文论的未能独立与此时文学观念的尚未净化互为因果。 二.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1)阴阳之道。阴阳学说把世界看成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在思维方式上启发了后人以对立划分的眼光去评析变化发展的事物。中国古代文论中许多矛盾对立的范畴如美丑、虚实、动静、形神等,都发轫于《周易》。而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等,则是《周易》辩证观念的投影。《周易》对世界本源之“道”的认识,也启发了后人对文学本体的探索。 (2)通变入神。通是规律的继承,变是思想的日新,文学史上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文体的代有兴盛,都是通变理论的具体实现。“神”原指事物发展变化微妙难言的客观规律,严羽、司空图、王渔洋的理论对此都有所承传。 (3)中和之美。《易》以世界的和谐统一位最高境界,由此生发了后世“中和”的美学观。孔子的“诗无邪”说、《礼记》的“温柔敦厚“说等,都受此影响。 (4)言意之辩。《易传》认为言和意之间既有矛盾也有联系,言不尽意并不否定言可达意,但言可达意并不能详尽其意。言意的局限可通过“立象”来解决。庄子、陆机、刘勰的理论都深受其影响。这一审美趣味影响创作,形成了追求含蓄蕴藉、意出言外的风格长河。 三.《尚书》“诗言志”。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诗言志是指诗乃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先秦时期所谓“志”,主要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 在先秦,诗、乐、舞是三位一体的。朱自清《诗言志辩序》中指出,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四.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 (1)文学批评的标准:“思无邪”。 三字原出《诗经·鲁颂·駉(jiōng)》,指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孔子借它来概括全部《诗经》的特征。《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是句首语气词,无实意。无邪就是“雅正”。“思无邪”意在提倡一种“中和”之美。孔子赞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2)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 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观群,可观怨。”(《论语·阳货》)。兴指“感发意志”,具有艺术感染力。观是“考见得失”,指诗的认识作用。群是指诗的团结作用。怨是批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3)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质彬彬,文质并重。 《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形式的目的是体现内容,不必过于华丽。《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并重。 五、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 (1)“以意逆志”,出自《孟子·万章上》。“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 (2)“知人论世”。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的愿意是与古人为友,须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形式风貌,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艺术素养以及时代精神、社会风气是息息相关的,这是文学批评要进行知人论世的理论基础。此说是对其“以意逆志”说的重要补充,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具有重大的影响。 六、墨子“三表法”。 (1)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 (2)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3)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 (4)此说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带有功利主义的特点与历史局限。 七、庄子的文学观 (1)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坐忘”。 庄子文论的哲学基础是“道”。“心斋”、“坐忘”是文艺创作主体实现和完成“道”的两种方式。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摆脱功功利影响的经验观照就是“心斋”、“坐忘”。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必须达到物我两忘、虚静空灵的精神境界。“庄周梦蝶”即是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 (2)文艺创作客体的两种互有关联的审美风格:“自然”、“素朴”。 庄子认为,文艺创作应该顺应、恪守自然本性,寻求自然的最高境界之美;文艺创作的手段是为了取得素朴的效果,素朴美超过任何一种美的类型。庄子实际上把“自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