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渡江先锋团”-69师207团
“渡江先锋团”——69师207团该团组建较晚,且是3个团合并而成,基础好,进步快,在解放战争中不断摔打锤炼,发展为一支作风顽强的优秀团队。1945年8月,我23军前身——新四军苏浙军区第3纵队成立了特务团,下辖两个营,1营以杭嘉湖游击支队组成,2营以3纵8支队第3连及国民党“忠义救国军”起义部队组成。杭嘉湖游击支队是3纵8支队在1945年4月挺进杭嘉湖敌后新区帮助建立起来的地方武装。起义的“忠义救国军”,则是1945年7月12日,受我党影响的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第2纵队第4团2营在进步营长姚建的率领下举行起义,当时带出的4个排(每连第一个排及临时配属的总部一个机炮排)及营部大部人员共170多人,受到我3纵的热烈欢迎,暂时改编为3纵游击支队。8月参与组建3纵特务团,为该团第2营。这支部队在起义前配发为美械装备,武器精良,火力强大,是当时我3纵部队装备最好的一个营。1945年11月,新四军华中野战军成立,北撤的原苏浙军区第3纵队改为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下辖5个团:64、66、68、70、72团。其中以原苏浙军区第1军分区独立第1团(23军军史中称之为“苏南军区独立第1团”是不准确的)编为第70团,以3纵特务团和原苏浙军区特务团合编为第72团。1946年5月,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扩编为华中野战军第1师,以8纵70团、72团合编为第1师第3旅第9团。至此,“渡江先锋团”前身正式成立。在解放战争初期,9团随师、旅参加苏中战役、保卫涟水的战役战斗,首创“评定伤亡”经验,对广大指战员研究战术、提高技术,减少伤亡,增强信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华中军区政治部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是“自卫战争中政治工作的新成就之一”、“在政治工作的创造性上说,是突破了内战与抗战时期的新纪录”,并向全野战军推广。延安《解放日报》也报道了该团的经验。随着“评定伤亡”运动的展开和深入,经验不断完善和丰富,逐步发展为全军普遍开展的“战评运动”,即战后四评:评指挥、评战斗动作、评技术、评纪律。9团的“评定伤亡”和本师1旅2团(即23军67师200团)的“立功运动”是我们23军为全军做出的重大贡献。1947年2月,9团改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2师36团,随后参加了华东战场、中原战场的诸多战役战斗,表现良好。1948年5月,36团2营调出,参与组建华野渡江先遣纵队。10月,济南战役后,4纵特务团撤消,其第2营划归36团,仍为第2营,补齐了36团建制。1949年2月,36团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69师207团。4月参加渡江战役。当时23军以67师和69师为第一梯队,第一梯队中又以200团和207团为突击团。4月21日晚7时半,23军各突击团开始南渡,仅10分钟,207团第3营率先于王丹港两侧登陆成功,该团登陆部队在军炮兵的有力支援下,连续攻占了4个港口,巩固了滩头阵地,保障了后续部队登陆。5连1排71号机帆船被授予“渡江英雄排——‘71号战船’”光荣称号。207团在整个23军渡江作战行动中,首先突破敌江防,立下大功。该团虽然没有被上级正式命名,但“渡江先锋团”的英雄称呼却从此叫响,并一直延续至今。建国后,207团随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回国驻守北疆。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同师的206团撤消,其2营转隶给207团。2003年,207团撤消建制,所属步兵营调往赤峰、通化。207团番号保留,由67师缩编为一个步兵团继承。这样的调整耐人寻味,按理说67师(旅)的历史、建制都要比207团强许多,却一再缩编,由师到旅,再由旅到团,最后连自己的番号“67”都没有了,实在可惜,容易造成历史混淆,很不利于部队传统的继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