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肖邦前奏曲Op.28No.4-e小调前奏曲.doc

析肖邦前奏曲Op.28No.4-e小调前奏曲.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析肖邦前奏曲Op.28No.4-e小调前奏曲

引言   前奏曲集Op.28是一部能够代表肖邦最高创作成就的经典之作。著名钢琴家傅聪曾说:“如果肖邦的作品全部不幸遭毁,只能挑选一部作品作为代表保存,那部作品就是前奏曲作品28。”可以说,前奏曲集是肖邦最有音乐质量、最有独创性、思想感情最为成熟的伟大作品之一,不论从音乐写作角度看,还是从钢琴演奏技术角度说,都足以概括和代表肖邦钢琴音乐的全貌。   其中第四首e小调前奏曲是笔者最为喜爱的一首。因为曾经演奏过,所以比较熟悉,正是因为熟悉的缘故,也就更加容易聆听出其中的意韵、感受到它的真谛。e小调前奏曲虽只作为前奏曲集Op.28这个大集体中的一个小成员,但其独立的音乐形象的展现不受影响;篇幅的短小和形式的简单,丝毫也不会削弱它内容的丰富和意境的深刻,这也正是肖邦所有前奏曲的特点。    作 品 分 析    一、作品简介    肖邦的前奏曲集Op.28是由24首独立的小品组成的一部套曲性作品。肖邦从1836年开始部分《前奏曲》的创作, 到1839年完成整部作品并修改、出版。e小调前奏曲在肖邦前奏曲集Op.28中的第四首,安东·鲁宾斯坦认为《e 小调前奏曲》是音乐艺术中最富有悲剧性的作品之一。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肖邦在这首前奏曲中找到了非常简洁与朴素的形式。节拍选用了2/2拍,速度为稍慢的广板,听起来像是一首忧伤的小夜曲。1849年 10月 30日在巴黎马格达林教堂为肖邦举行葬礼时,法国作曲家路易·列费布尔·维里用管风琴演奏了此曲,音乐使人们泣不成声,音乐评论家卡拉索夫说:“这是一颗真正的宝石,它使肖邦成为钢琴诗人的名字永垂不朽。”    二、和声分析    (一)整体概况   e小调前奏曲是一个方整性带两小节扩充的四乐句的乐段。曲式结构上很简单,和声才是这首曲子魅力的源泉。织体是单调的、不慌不忙的(sempre molto tenuto)、均匀的伴奏和弦,造成了凄凉的背景。和声的变化是以个别声部的半音下行来完成的,这种和弦背景更增加了乐曲阴暗的色调。在悠长的旋律中则是沉重的叹息,差不多成了痛苦的呻吟,只是在短暂的一刻间(第16—17小节),迸发出了绝望与抗议之声。   肖邦的前奏曲具有纤巧的旋律线条和精心组织的和声音响,这在第四首e小调前奏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表面上看,这首作品的旋律音域十分狭窄,主要动机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二度音程,且速度较慢,每小节有一个二分附点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都成,没有流动的感觉。显然,这种旋律不适合其他乐器演奏,当然也包括人声。然而,巧妙的是肖邦把旋律线融入节奏密集的和声之中,通过和声的细致变化,使简单的旋律在每次重复中都获得新的音响色彩。    (二)细部分析   几乎肖邦所有的前奏曲都有一些重复的音符(如b小调、降D大调、e小调等)或重复的格式(如C大调、a小调、G大调、升f小调等),在许多前奏曲中,重复的格式都落在左手。在e小调、f小调、降b小调等前奏曲中,还有许多重复节奏的固定音型,(见谱例1的左手部分)这也许是肖邦在修道院中生活无聊所产生的烦躁情绪的表达。      第一乐句(1—4)4小节,包含了主题材料(1—2小节)及其重复形式(3—4 小节)。主题材料是在e小调旋律的属音间加入一个自然的上辅助音,同时下面作主六到属三四的和声进行——起到呈示和巩固调性的作用。第三小节开始的“降五音”属三四为主题顺利地进入a小调作了和声上的铺垫。(乐曲在a小调上只是作了不到一小节的停留,属于离调,所以很快就回到了主调)   第二乐句(5—12)8小节,包含了主题向下的二度模进(5—6小节)及其重复、展开形式(7—12小节)。刚才讲过:第一乐句停在a自然小调属七和弦的半终止上,为主题材料回到主调(e小调)奠定了基础。当主题材料向下二度模进重复、展开时,作为中介的导七和弦又为主题材料进入 a小调铺平了道路。乐曲7—8小节在a小调上作了短暂的停留,升七级三四和弦作为中介和弦让乐曲又回到了e小调。   第三乐句(13—16)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主题在第 16小节高音部将第一乐句的三拍长音换成了一个从 B—E 音的下行旋律动机(A—G音的反向小七度大跳为随后到来的乐曲高潮作了音区上的准备);和声进行也稍微作了一些改动,如第三乐句最后的两个和弦(重属导五六和弦与二级三四和弦)是原来第一乐句中所没有的。   第四乐句(17—25)由5小节(阻碍终止)扩充至9小节。高音部仍然是旋律的向下进行,后面最高音 C的出现,使音乐达到了高潮。17—18小节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其间和声变化频繁,19小节开始逐渐平稳下来,在21小节的强拍终于出现了迟迟未现的主音E。整句的和声进行为:属九——三级七——主六—下属三——二级五六——属三(次中音部的 E 音为延留音)——二级三四——属三——下属三……(见谱例1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