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比较研究-山东大学课程中心.doc

中印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比较研究-山东大学课程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印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比较研究-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中印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比较研究 范爱军 刘馨遥 内容提要 本地市场效应意味着一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对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利用两个模型对中国和印度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检验,并通过相应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存在较为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而印度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并不显著。相比之下,中国更具有本地市场效应带来的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和国内市场的日益扩张,印度多类工业制成品也具备获得本地市场效应的潜力。对于中国而言,在传统比较优势日益减弱的趋势下,更应充分重视本地市场优势对出口贸易的决定性作用,这样才能保证获得出口贸易上的持续优势。 关 键 词 本地市场效应 中国 印度 工业制成品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一、引 言 中国和印度已成为世界制造业格局演进的重要力量。中国贸易环境的恶化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许多跨国企业开始将印度作为替代投资地。作为另一个亚洲大国,印度具有成为下一个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与中国相近的要素禀赋且制造成本相对更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与美国竞争力学会2010年联合发表的调查报告称,“印度制造”的竞争力正在迅速提升,且未来5年内可能与中国持平。“印度制造”能否取代中国制造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热衷研究的议题。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印度在钢铁等行业的低生产成本、劳动力雇用及持续供给优势将可能抵消中国的基础设施及运输成本优势。那么,中国在制成品贸易出口中的优势将很可能被印度所超越。然而,新贸易理论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为考虑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角度。Krugman(1980)将本地市场效应描述为在一个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这意味着国内市场规模对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具有促进作用。在中印制成品的出口贸易中,如果本地市场效应已成为传统比较优势之外的重要优势来源,那么,具有显著本地市场效应的国家就获得了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动力。因此,对两国制成品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中印竞争”论也将提供新的认识。 二、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之一。比较优势的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框架,一是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借鉴以往文献的表述,以下简称CRS)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二是垄断竞争,规模报酬递增(以下简称IRS)的新贸易理论框架。传统贸易理论主要从偏好、要素禀赋及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比较优势。新贸易理论则以Krugman(1980)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为经典。他构建了一个两部门模型,证明在本国对IRS部门的产品需求稍有上升的情况下将出现本地市场效应。但该模型的假设条件较为严格。其它研究文献在90年代中期开始涌现。 理论研究方面,Davis和Weinstein(1996)一方面通过求导进一步证明并解释了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是Krugman(1980)的延伸和补充。另一方面定义了超常需求,认为超常需求导致该国家对该商品的出口,而这种超常需求并不存在于CRS部门。这一定义为以后的研究进一步奠定了基础。许多学者为证明本地市场效应的普遍存在性,从不同的角度放松或改变Krugman模型的基本假定,Davis(1998)证明当CRS部门存在与IRS部门相同的运输成本时,本地市场效应消失,从而推翻了Krugman的结论,认为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市场规模影响工业结构。Yu(2005)也得出同样结论,另外,还检验了当CRS部门的运输成本不同于IRS部门时的情况。Thomas J. Holmes at.el(2005)放松了两部门假定,允许有不同程度规模经济的部门存在。Robert C.Feenstra at.el(1998)认为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主要依赖于对运输成本及流动性的考虑。当运输成本存在于古诺-纳什产品时,贸易形势即表现为本地市场效应。当运输成本存在于计价商品时,本地市场效应消失。Crozet和Trionfetti将CRS部门修改为国家产品差异化部门,并指出贸易成本的增加将弱化IRS部门的本地市场效应。许多学者还从微观角度进行了研究。如以Melitz(2003)为代表的企业异质性模型中对本地市场效应的研究。再如Head、Mayer 和Ries(2002)指出本地市场效应的强弱有赖于模型的选取,且Krugman(1980)对于产品差异化等几个条件的假设并非必须。在采用Helpman、Krugman(1985)、Brander(1981)及Ottaviano et al.(2002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