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案
☆复习目标
1.2.掌握。
考一:
【】【高考】
1.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属于诗歌鉴赏中重要的内容,难度适中,有区分度,一般学生根据律诗特点,能比较容易的答出“对仗”;由“拂”字也能轻易判断出“比拟”技巧;第三点,部分学生可能考虑不到。诗歌表达技巧因其内容繁多,一直是复习中的难点,也是高考出题的重点,本题既能让学生有答案可写,又能考查学生的能力。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
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一定要全面理解诗歌,要读题目题目“雨过至城中苏家”点明诗人是拜访朋友;读作者,知人论世,黄庭坚师从苏轼,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读诗句,诗歌前三联描写了雨后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的美景,景由情生,可知诗人喜悦之情,尾联发出感叹,抒发情感,踌躇满志或者忙中偷闲之乐。读注释,可知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整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诗歌鉴赏题分三个小题完成,在前两个小题的引导之下,第三个小题水到渠成。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理解全诗是基础,遵从“四读”原则(读题目、读作者、读诗句、读注释),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感。本诗歌鉴赏的三个小题的顺序符合学生诗歌鉴赏的逻辑思维,注释内容给学生思考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出题者选材精准,既考查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又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难度适中。
2.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考点:
【基础】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技法指津】
高考
4.回答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不要仅罗列术语。
5.了解修辞类题目提问方式:
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修辞术语),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诗(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诗(词)中某句抒发情感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加以赏析诗歌ⅩⅩ句。?
6.掌握答题思路和模式: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阐运用】
第三步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析效果】?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注意:这三个步骤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层,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处理。若修辞手法不止一种,则要由主(最典型突出的)到次,分条作答。
【迁移提升】
1.阅读下面这首,完成题。该句将“愁”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分) 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2分)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法点拨】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诗歌的上片“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都道晚凉天气好”,可谓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2)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拟人。词人责备垂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考场作文“急救模板”的运用课件(63张)(全国).ppt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考场作文如何“包装”?课件(43张)(全国).ppt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议论文写作-了解议论文常识学案.doc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考场失误作文的补救秘笈课件(45张)(全国).ppt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补写应力避不准不简不连课件(17张)(全国).ppt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议论文写作-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案.doc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议论文写作-话题因果式分论点设计学案.doc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议论文写作-话题方法式分论点设计学案.doc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议论文语言“出彩”指导教案.doc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doc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切忌忽略情感和忽略使用术语课件(18张)(全国).ppt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21张)(全国).ppt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96张).ppt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长短句变换课件(43张).ppt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学案.doc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案.doc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件(67张)(全国).ppt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件(124张).ppt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高考写作指导课件(61张).ppt
- 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序列化写作学案第一讲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