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丙泊酚在胸科手术拔管期合理靶浓度的研究.doc
丙泊酚在胸科手术拔管期合理靶浓度的研究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河北邯郸 056008)
中国 1/vie
[摘 要]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在不同靶浓度丙泊酚下拔出双腔支气管导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拔管并发症情况,寻找拔管期的合理丙泊酚靶浓度。方法:择期食管癌患者80例,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术毕A组丙泊酚结束靶控输注;B组、C组、D组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1.0、1.5、2.0 ?g?mL-1,持续输注至拔管即刻。分别观察4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T1)、吸痰时(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5min(T4)、10min(T5)的MAP、HR、SpO2变化及拔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在T2、T3、T4时间点B组、C组和D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A组;在T3时间点,C组与D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B组;B组、C组和D组苏醒时间均较A组长,且D组患者发生舌后坠例数较多。结论:丙泊酚靶浓度
1.5 ?g?mL-1时拔出双腔支气管导管可有效消除患者应激反应,保持循环相对稳定,且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 靶控输注;丙泊酚;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2095-5200(2017)04-051-03
DOI:10.11876/mimt201704021
在全身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的拔出是一个高风险时刻。此时,由于吸痰、气管导管本身对机体的刺激等原因可导致剧烈呛咳、躁动等[1],尤其是循环显著改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使心肌氧供减少、耗氧增加,可引起心肌缺血、手术部位出血,甚至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情况[2]。开胸手术患者创伤大、双腔支气管导管刺激更强,不良反应较单腔气管导管全麻手术明显增多。研究表明全麻后患者在适当镇静深度下拔管,有助于安全、舒适渡过全麻苏醒期[3]。本文通过比较丙泊酚不同血浆靶浓度镇静下拔管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寻找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的合适镇静靶浓度,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同患者或家属代表签署知情同意书。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共选取我院行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 I或Ⅱ级,年龄(56±8)岁,术前检查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异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病者均经规范治疗控制症状,无精神类疾病史,近期未服用镇静、镇痛类药物等。所有样本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
1.2 麻醉方法
4组患者均于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1、苯巴比妥钠0.1 g。入室后常规监测ECG、SpO2和PETCO2,左上肢开放静脉补液,局麻下行右侧桡动脉穿刺并测连续有创动脉血压。患者先于右侧卧位下,手术切口下方1-2胸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并置管,注入试验量1.5%利多卡因5 mL,待测出阻滞范围后,分别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1、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4 ?g?mL-1(Marsh模式),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6?g?mL-1,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1,达到插管条件后,插入涂抹石蜡油的双腔支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下调整导管位置,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手术开始前10min硬膜外腔注入1.5%利多卡因10 mL,之后每小时注入1.5%利多卡因5 mL,术中TOF监测下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呼吸参数设置:潮气量8~10mL?kg-1,吸呼比1:2,通气频率12~14次?min-1,控制PETCO2于35~45mmHg范围。术中通过调控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MAP波动幅度在基础值的20%以内,必要?r可给予血管活性药。术毕前10min停机控呼吸,改为手控诱导或辅助呼吸。气管导管拔除前5min,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5~1 mg、阿托品0.5~l mg,以拮抗残余肌松药作用。患者术毕,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继续观察。A组停止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B组、C组和D组停止泵入瑞芬太尼,继续泵入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1.0、1.5、2.0 ?g?mL-1,直至拔管后即刻。各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良好且达到拔管条件后,清理呼吸道,拔除导管,开放面罩吸氧,必要时可行紧闭面罩给氧,如通气困难,可置入口咽通气道,备再次气管插管。
1.3 拔管指征
自主呼吸规律,呼气波形平滑无切迹,次数12次/分,潮气量≥6 mL?kg-1,停吸氧5 min后SpO295%,TOF比率(T4/T1)75%。
1.4 观察项目
1)术毕时(T1)、吸痰时(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5min(T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