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的发展历程.docVIP

中国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的发展历程.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的发展历程.doc

  中国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的发展历程   在当今的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田野工作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田野工作中包含的两大部分即现场参与观察和撰写田野报告,可以被看作是民族音乐学最重要的研究手段。现代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始于美国的摩尔根而成型于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自马林诺夫斯基在特布里安群岛所开创出的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田野研究以来,就把人类学从安乐椅上带入了以实证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广阔时空之中。其所总结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田野工作理论己成为现代学术界所通行的田野工作方法,这也使人类学告别了传教士的异域采风日记,而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以说,田野工作是现代文化人类学发生、发展的开端,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   而田野考察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良好的一手资料和历史文献,以及学术研究的进一步积累鉴于民间以及官方相关民俗活动的文字资料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这种田野工作为我们开辟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和更加广阔的学术视野,建立了一种对真正事实的追求以及一种面向事情本身的态度。   在我国,田野考察历史悠久,最早记载可追溯到《诗经》中的国风,就是对当时民歌的采风及加工整理而成。然而,田野考察正式纳为音乐学的考察手段,应该是从西方音乐人类学的传入为准。   一、早期发展概况   研究者一般把1924年王光祈完成其论著《东西乐制之研究》的比较研究看作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开端。王光祈的著作甚丰,在国内发表的、属于比较学性质的、最有代表性的论著则是《东西乐制之研究》和《东方民族之音乐》等。此外,他的《中国音乐史》等著作,无论是观点还是方法,也都受到比较音乐学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国内民间音乐的田野考察,在当时最值得一提的是刘天华,他身体力行的经过多次田野采风,对民间音乐进行整理加工, 刘天华 先生应列为我国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事业开一代先河的人物。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是也是民族民间田野考察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有两个研究中心,一个是解放区的延安,另一个是国统区的重庆。   1.在延安:主要有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的活动。该研究会由洗星海领导的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生创办,1941年正式改名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该会主要致力于民间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并力图把它与音乐创作实践和唤起民众,团结抗日的社会政治运动结合起来。该会发表的论文有冼星海的《民歌与中国新音乐》、吕骥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张鲁的《怎样采集民间音乐》、安波的《秦腔音乐概述》和马可的《陕北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歌咏》等,这一时期音乐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田野采风活动,对50年代至60年代的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在重庆:主要以当时国立音专学生于1946年发起成立的山歌社为代表。该社提出的宗旨是以集体学习方式来收集及整理民间音乐,介绍西洋进步音乐(包括技术及批评的理论),普及音乐教育,提高音乐水准,以达到建立民族音乐为目的。这时期有王震亚、杨荫浏等人对民间音乐进行深入考察,如杨荫浏《发表的国乐前途及研究》一文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他几次造访民间艺人阿炳,对其演奏进行录音整理记谱,使我们现在还能聆听到这些珍贵的音响资料,不得不说杨先生的田野考察对民族音乐学的事业发展功不可没。在当时还有一位作曲家王洛宾在田野考察上也是有突出的成就,他深入我国西部地区进行少数民族民歌搜集整理工作,并加工创作成歌曲广为传唱。   这一时期的田野考察由于各方面条件薄弱,考察范围比较窄,还没有真正运用到民族音乐学更先进的田野考察法,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田野考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我国传统音乐的形态特点。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批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对象的研究机构在各院校成立,培养出了许多从事我国传统音乐研究的音乐学家,而且完成了许多学术性较强的民间音乐调查报告和有关传统音乐的学术著作。如,中国音乐研究所编的三本《民族音乐研究论文集》、《河北民歌采访专集》和《湖南民间音乐普查报告》、于会泳的《单弦牌子曲分析》、夏野的《戏曲音乐研究》、赵宋光的《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等。这一时期除了对我国民间音乐进行研究之外,对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也开展了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工作。总起来说,这一阶段在实地考察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很大的,如新疆的十二木卡姆、贵州的侗族大歌,以及西安古乐、北京智化寺音乐、苏南吹打、福建南音等等,都是这时期极有价值的发掘。   这时期实地考察工作的特点是:采集范围,从最初偏重于汉族音乐五大类,逐步扩展到了许多少数民族和边缘地区;采集目的,从开始更注重为创作服务,而逐渐转向对音乐学自身建设的关注;采集方法,则从开始更偏重于音乐声本身,而逐渐意识到了与音乐声相关之某些人文背景的重要;在个别学者身上,还出现了与人类因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音乐创作服务。   二、近期发展情况   1980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