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docVIP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doc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摘要:在文言文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本文中,笔者就简要探究如何解决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一难题。 中国 1/vie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师;主导作用;发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992-7711(2017)01-0018   语文教育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文言有助于解决我们的孩子今天和今后所需要的语言能力的问题。但是,由于文言这个障碍,我们的年轻人对祖国文化遗产知道得越来越少,难道能让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文言文?不,那又怎么办呢?这是一个有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困难问题。”张老的话在指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提出了古诗文教学存在重大的难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现行的苏教版教材自2005年秋季开始在江苏省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作为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编排有自己的特色。本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而古诗文在必修教材中占据了近乎一半的篇幅,选修教材中更是给出了《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读》等。可见,苏教版教材的编订者们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视程度。   但是就学生而言,在文言文课堂中基本以奋笔疾书、快速记录为主,缺乏自主性和活力。文言文学习则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偏重死记硬背。很多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欠缺,不能实现有效、自主的知识迁移。而教师方面,很多文言文课堂基本是教师的“独角戏”。这样的课堂,只会变成一潭“死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而教师也会在干枯的“一言堂”中逐渐丧失教学的热情。   那么,面对如此的形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又应该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好“主导”的作用,能够很有效地解决这样的难题。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功能放在了首要位置。这一要求的提出,是希望能够改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但是想要让学生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教师的主导性就需要得到改善与加强,而这一点,在文言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许多教师在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时,便很随意地把问题抛给学生,美其名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但这很明显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固然不可取,但是“满堂问”“满堂论”也并不可行。在这些模式之下,学生看似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其主观能动性并未得到激发,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未能得到体现。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提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这是一条规律。”   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呢?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阶段,处于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时,他们的心理也随着生理的发育发生着变化。他们开始不再人云亦云,已经不再满足于接受,而是渴望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了解周围的一切事物。   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笔者在处理课文时,通常每篇课文设置一到两个重点,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实例的直观类比,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使学生通过对一篇课文中某一点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能够掌握一个知识点。   如,在讲授苏教版必修二课文《六国论》时,笔者会在自己讲授的基础上,留出一些段落由学生解决。在这篇课文的讲授中,学生在对“李牧连却之”的“却”的理解,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个字是一个使动用法,在这里应该理解为“使……退却”,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在这里“却”应该理解为“击退”,这样可以很好地解释句子,没有必要作为使动。这时,教师便需要出现,积极引导。因为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真正搞懂弄清,这对学生掌握实词的词类活用的规律毫无疑问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联系过去所学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却”的含?x。学生在引导下很快理解“却”仅有“退”“退却”的意思,而没有“击退”的意思。而在本句中,“却”这个词表示的行为是主语“李牧”使宾语“之”即“秦国”发出的,而不是“李牧”直接发出的,因此可以判断在这个句子中,“却”是使动用法。再如,当学习《李将军列传》中“广从数骑出”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课文《鸿门宴》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这样也能够清楚地判定这里是“从”的使动用法。   由此可以发现,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传统的教师一手包办,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要好得多。学生在对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还形成了使用工具书、联想已学知识形成知识迁移的意识,这样教师的“导”也就带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了。   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