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位单切口隧道引流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120例临床观察
后位单切口隧道引流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120例临床观察
作者:蔡姮婧 杨向东 代建华
【关键词】 切口 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结果。马蹄形肛周脓肿多发于后位,因肛管后间隙脓肿同时向两侧坐骨直肠间隙蔓延,或因一侧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经肛管后间隙绕到另一侧坐骨直肠间隙而成。一旦确诊,就必须及早进行外科 治疗 。以往手术治疗多采用多切口开窗引流法。2000~2007年,我科采用后位单切口隧道引流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120例,疗效满意,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87例,女33例,年龄22~60岁,其中半马蹄形脓肿者90例,全马蹄形者30例,内口位置均在截石位6点位。
1.2 手术 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取左侧卧位,行腰俞穴麻醉后,转膀胱截石位,待肛门松弛后,予洗必泰棉球清洁肛管,作肛门直肠指检,扪清脓肿的部位、范围、是否向对侧蔓延,通过指检和探针探查确定内口位置,于6点位作一放射状切口,切口长度及深度视脓腔范围而定,原则是超过脓腔位置,确保内口的切开,即切除感染原发灶。从6点位进入,用弯钳分开各个感染间隙,放出脓液,清理纤维化组织,将各个相邻脓腔之间的隔去除形成隧道,以利于充分引流,脓腔有死腔者将其低位置与大脓腔畅通形成大的隧道,而隧道口即为6点切口。确定无残留脓腔后,纳痔栓2粒,黄连纱条(院内自制)引流6点位切口及单侧或双侧隧道顶部,塔形纱压迫,丁字带固定。
1.3 术后处置:手术后5~7 d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伤口,黄连纱引流隧道及后侧切口,注意初期一定要将纱条上至隧道顶部,不留死腔,逐渐根据引流口分泌物和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减少纱条的数量和深度,待后期隧道填满后,则只对后侧伤口引流,后期用紫草油纱条引流直至痊愈。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创口未愈。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2.2 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标准:能控制纯液体粪便为1级,可控制稀便为2级,可控制糊状粪便为3级,可控制成型软便为4级,可控制球状粪便为5级,完全失禁为6级。
2.3 治疗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全部治愈,疗程最短19 d,最长 32 d,平均22 d。术后肛门功能1级。术后3~6个月随访,无复发。
3 讨 论
3.1 肛周脓肿切开的主要目的是使脓液充分引流,但仅仅切开引流而不对形成脓肿的感染的肛隐窝(即内口)一并处理,则85%以上的患者以后要形成肛瘘而需再次手术[1],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 经济 负担,而且病程长,痛苦大,且再次形成的肛瘘有可能复杂化。马蹄形脓肿病变范围大,涉及多个间隙,采用揭盖式切开引流,有损伤大、肛门变形、住院时间长等缺点,二期手术又常令患者难以接受[2]。而常采用的开窗引流法虽能引流通畅,并陆续有挂浮线引流[3]等改进创新,但此法对术者在残留皮瓣多少及窗口长度、深度的选择上有较高技术要求,创面大、后遗疤痕严重、治疗时间长,易造成肛门缺损,不同程度地 影响 肛门生理功能。
3.2 后位单切口隧道引流术依据人体正常为直立姿势,多数情况肛门与地面垂直,脓液易从后侧低位彻底引流的原理,在单纯性肛门后侧脓肿采用单切口引流术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因该术式只有一个切口,充分破坏感染的肛隐窝即内口,且只损及肛管后侧浅层肌肉和肛管后侧韧带,而对维持肛门自制功能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耻骨直肠肌位于耻骨尾骨肌内侧面,联合纵肌外侧,外括约肌深部上缘[4],手术时并未损及,避免了肛门失禁和肛管后移等后遗症。另外单切口痛苦少,缩短了住院时间,疗效确切,减轻患者负担,有临床推广价值。
3.3 手术中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1)正确寻找内口并彻底清除内口是马蹄型肛周脓肿 治疗 成败的关键,故在切开内口后应向上延长切口0.3 cm,内口周围病灶(感染的肛窦、肛腺及肛腺导管)彻底清除,这样才可消除一切隐患病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否则肛周脓肿就存在复发或继发肛瘘等可能[5]。肛管后侧切口一定要超过脓腔范围约1 cm以利于引流。
(2)术中务必彻底敞开各脓腔之间的隔,避免“隧道”打弯残留死腔,彻底清除脓腔坏死组织,让所有脓腔中脓液均能顺利从“隧道”引出,以保证低位引流通畅和有效。
(3)初期(一般术后一周)换药时,纱条塞至“隧道”顶部防止脓腔壁前后粘连形成桥形愈合,但不宜塞得过紧过多,逐渐根据伤口生长情况减少引流纱条的数量和填塞深度,以免妨碍肉芽从基底部健康生长。
【 参考 文献 】
1 胡伯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北京: 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00.
2 朱 文,王桂明,陈 谦,等. 切开旷置对口引流治疗肛周马蹄形脓肿54例.四川中医,2002,20(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