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手术及术后随访_0
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手术及术后随访
【关键词】 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手术;椎间盘镜;术后随访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术后患者的随访及信息反馈,了解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手术的微创程度,术后脊柱的稳定性,患者对该术式费用的接受心态及满意度,拓展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手术方式。 方法 选择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术前将椎间盘手术的3种手术方式详细告知患者,其 内容 包括手术切口的部位、切口的长短、对患者组织的损伤程度、容易产生的并发症及3种手术所产生的费用的比较,由患者慎重考虑自己选择,并以签字为证。结果 通过术后随访结果表明患者对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手术这一术式,特别是对微创的效果、脊柱的稳定性及产生的费用均满意度高。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手术有明显的脊柱稳定性和微小的组织损伤,也节约了费用,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手术;椎间盘镜;术后随访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and the follow-up survey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icro-invasion of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post-operative spinal stability,the patients receptance to the cost of MED,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and to improve MED procedure.Methods Ten patients were informed consent to MED in terms of the incision sites and size,the injuries to body,complications and the cost.Results The follow-up of 3~16 months,meaning 9.5 months,was performed.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MED was significant, which was focused on the micro-invasion,post-operative spinal stability and low expense.Conclusion MED is worthy of wide-use due to its micro-invasion and less expense.
[Key words]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icro-endoscopy;follow-up survey
随着临床脊柱生物学 研究 等的不断深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微创的概念并在微创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75年Hijikata[1]首次报道了经皮髓核摘除术之后,有学者将其与内镜技术相结合形成侧入路椎间盘镜,但是效果未能达到传统开放手术的水平,1997年美国研究出第一代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我院于2002年引进后成功地完成了10例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手术,现将手术及术后随访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53岁,平均40岁,病史均系腰腿痛6个月~5年,突出间隙L4~5 8例,L5~S1 2例,患者术前均进行牵引、理疗、推拿、骶管封闭等非手术治疗。术前除行认真的体格检查外,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证实临床诊断,术前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行硬膜外麻醉。患者俯卧,腰部悬空,尽量减少腰前凸,术区浸润注射止血水,以定位针按术前定位,于病变间隙同侧旁开1cm处插入定针,穿刺到达病变椎间隙上位椎体的下缘,予C臂X线机定位椎间隙及导针位置无误后,以定位针为中心取腰部纵切口长约1.8cm,逐步插入各个扩张器,再次C臂X线机定位后置入手术通道,连接摄像系统。咬除椎板及椎板间隙上附着的软组织,显露病变侧的椎板间隙,咬除部分椎板、黄韧带,显露并牵开硬膜囊,摘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松解神经根粘连,使神经根充分减压。术中间断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术野,保持视野及摄像系统清晰,出血可行双极电凝及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浸有止血水的棉片压迫止血。术毕彻底止血,用20cm空针抽无菌生理盐水加入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连接磨平针尖的头皮针经镜管反复冲洗椎间隙及术野,内置20号T形管1根,从腰背部切口引出,关闭切口。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