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三章 7情感概括要准确全面,分析要具体实在课件.pptVIP

2016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三章 7情感概括要准确全面,分析要具体实在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三章 7情感概括要准确全面,分析要具体实在课件

5.描图析 “描图析”即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与联想,描摹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从而达到分析思想感情的目的。此法多用于对写景句或富有意境的画面的情感分析题中。 边练边悟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 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颔联“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 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尾联想象瘴烟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作者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 赏析 本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作者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流露出一种深切的眷念和向往的心曲。作者说,我的心早与您同乘兰舟,水宿风餐,一直流到岭南韩江潮水的尽头了。两句笔力奇横,表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颔联直抒别后景况。“篇章”即指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作者说,您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到京师(“华岳”指代长安),我怎能不内心共鸣, 驰书安慰?当出关驿马奔过泷流,谪贬中的知友就可得到片纸安慰了。这一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韩愈诗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贾岛则报以“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这是互诉衷曲之语。“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色。潮州滨海,海 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色。“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 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怀心情。 写到第三联,已把坚如磐石的友情推至顶峰,诗的境界也达到了高峰。第四联则荡开一笔,别开生面:“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 能致人疾疫的瘴气,总有一天会像风卷残云那样一扫而光。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整个大地也将变成琼玉般的银装世界了。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总结 上述五种情感分析题的“抓手”,究竟要用哪一种,要从具体题目出发,视所给诗句而定。另外,这五种“抓手”也不是单一使用的,必要时可综合一至两个使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从表达技巧角度切入分析。 (3)抓住“情语”。“情语”可以体现出诗歌的情感,如“愁”“怨”“愤”“恨”“喜”“乐”等字词,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的情感方向和感情基调。 (4)把握抒情的手法。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托物言志,有的暗用典故,有的故作反语。知道了诗人抒情的手法后,再去概括就很容易了。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蔡 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 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用意? 答案 表现了词人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为下片感怀做铺垫(或“与下片的凄凉形成对比”)。 2.全面 诗歌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复杂的,命题者往往选择那些情感多样的语言片段来考查。答题时不要只知一点,而要仔细揣摩,看看字面,探探字里。瞻前而顾后,看看是否还有什么情感。具体说来: (1)所给的语言片段越大,情感往往就越丰富。如一联有两句,就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上片或下片,写了几句话,往往就有几层。这时,要会对所给的语言片段进 行切分、“断层”。除“字”“词”外,其余的句、联、 片、篇均能理清层次,有几个层次往往对应着几个情感层次。 (2)托物言志句子(联或片)、用典抒情句子(联或片)往往是双层的:前者既关“物”情又关“志”情,后者既有典中情又有典外情。 (3)除抓显性“情语”外,还要会抓隐性“情语”。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时较为含蓄、间接,但又至关重要,它们往往藏在写景句或状物句中不易觉察。另外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又”“空”等,往往暗示了另一层情感。注意到了这些词语,不仅能保证准确,更能保证全面。 边练边悟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雁寄故人 徐 铉 久作他乡客,深惭薄宦非。 不知云上雁,何得每年归。 夜静声弥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