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份新科技快讯-20160822.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8月份新科技快讯-20160822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新科技快讯 Chinese Society of Micro-Nano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 共31 页 2016 年第八期 (总第39 期 ) 2016 年08 月 目录 科技快讯 1 通过基质的自发撕裂和剥离进行自组装成石墨烯带 2 在库仑排斥力的“帮助”下实现电子之间的相互吸引 3 人工混合导体中的协同超快离子大量存储与扩散 4 从润滑油提取的碳基耐摩擦固体润滑膜 5 单层MOS 纳米孔渗透能发电机 2 6 基于光学谐振腔中单原子的两个独立光子间的量子门 7 通过DNA 折纸术精确配位对纳米腔辐射的设计与映射 8 环境湿度波动驱动的致动器 9 CDS 超薄膜垂直压电效应驱动亚原子尺度下形变 10 基于有机金属框架从丙烷中分离丙烯的分路器 11 从乙烯中捕获乙炔的混合多孔材料的孔化学及尺寸控制 12 通过原子捕获获得热稳定的单原子铂-氧化铈催化剂 13 纤维蛋白基质中蛋白质结构转变的微尺度空间异质性 14 在原子尺度上通过光收缩来实现禁止跃迁 15 有机半导体能带结构工程 16 具有在薄片限制下对齐半无限大石墨烯内含物的层状及卷状纳米复合材料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新科技快讯 Chinese Society of Micro-Nano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 共31 页 2016 年第八期 (总第39 期 ) 2016 年08 月 17 利用氮掺杂石墨烯通过增强拉曼散射得到超灵敏分子传感器 学会活动 18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22 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 分会场征文通知 (2016 年9 月24-25 日,陕西西安) 24 关于收取2016 年会费的通知 征稿启事 25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征稿启事 广告征订 26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网站广告刊例 27 《新科技快讯》电子期刊征订单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新科技快讯 Chinese Society of Micro-Nano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 共31 页 2016 年第八期 (总第39 期 ) 2016 年08 月  科技快讯 通过基质的自发撕裂和剥离进行自组装成石墨烯带 Self-assembly of Graphene Ribbons by Spontaneous Self-tearing and Peeling from a Substrate J. Annett and G. L. W. Cross, et al., Nature , vol. 535, pp. 271-275, 2016. 20 多年前,人们设想石墨烯可被折叠和剪切成有用形式,如一种纳米尺度的折纸。在本期 Nature 上,James Annett 和Graham Cross 描述了一个系统,在其中单层石墨烯能通过一个折叠、滑动和撕破的 过程将自身重组成三维结构。当一小片石墨烯被折叠接触到其本身时,它自然会开始滑动,并在这个过 程中撕成一条带状结构,就像丝带一样。当一个动能能障消除时,这种二维材料能合并成我们更熟悉的 三维分层形式。这一“剥皮”(peeling )现象的驱动因素是一个热力学机制,该机制很稳定,即便是在 室温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