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墟转变与传承.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埔墟转变与传承

研究方向: 以太和市取代大埔舊墟作為切 入點,展開對大埔歷史的回顧 以及探討大埔的變遷與傳承。 大 綱: 大 綱: 大 綱: 你知道大埔墟的原名嗎? 認識大埔墟的背景資料 名稱由來—參考《家在大埔》 地理位置 —參考《新安縣志》 大埔名稱的源流 「大步墟」最早記載於清康熙新安縣志。 在中國史籍中,有關今日大埔區的最早記載可以上溯至五代的南漢。南漢的幾位君主皆愛搜習珍寶,大寶六年 (963年),後主劉鋹招募三千人於「大步海」(今吐露港) 採集珍珠,並置「媚川都」。蓋因「大步海」除了在東北部有一個狹窄的赤門海峽外,為群山環抱,平日風平浪靜,適合珠蚌生長。當時「大步海」附近的居民,多以漁業為生,但因採珠較易獲利,紛投採珠工作,由是「大步海」的採珠業便發達起來。「大步海」更因產珠量豐富而有「媚珠池」之稱。至康熙三十五年 (1695年) 明詔罷採,大埔的採珠業自此式微。 何 謂「墟」? 大埔舊墟的建立 故事 相傳明朝隆慶年間(1567-1572),今日粉嶺龍躍頭村民鄧師孟父被著名 海寇林鳳所擄,師孟願以身贖父,被擄後以殉海存孝。他的行為,被 地方官民宣揚為「孝行」,並於萬曆乙未年 (1599),為他在殉考的大 ?海附近,建立「鄧孝子祠」供祀,鄧氏後人亦開始在此地聚居,遂 形成了大?頭村。 「墟」市的運作與特色 太和市建於1892年 《七約功績》 集鄰成七約,立市稱太和。 建廟求神佑,築橋便客過。 前賢營事業,後輩應功歌…… 思考:(與租借新界有關係嗎?) 大埔成為新界的行政中心 你坐火車經過太和至大埔的 一段路時,有否見過這個牌? 圖中的白色牌是否很熟識? 1950年火車途經大埔墟情形 (香港博物館館藏) 四十年代鳥瞰圖 八十年代鳥瞰圖 大埔第一個公共屋大元已成立, 該土地亦是填海所得。 九十年代大埔新屋苑 一九二七年的大埔墟 圖片來源︰區域市政局《香港鐵路博物館》手冊 今日的大埔墟,不再設墟 期,市場每天都開放, 「趕墟」的情形不再復見。 廣福橋 20世紀中期大埔墟米機 相比70s以前,大埔的填海地區已不斷擴大,約超百份之七十地區都是填海。昔日的墟市已經變成高層住宅90年代中期,人口已接近三十萬之多。 大埔區超過百份之七十的土地約三百多公頃都是填海的土地。包括廣福、宏福苑、富善、明雅苑、八號花園、大埔工業…等。 大埔墟內 《香港博物館藏》 每逢墟期,人們都來趁墟,場面很熱鬧。 村民趕墟歸來 《香港舊風物》 六十年代的大埔墟 八零年的大埔廣福道,近靖遠街。相片下方的一段舊廣福橋,在八十年代中興建太和村時已拆去,現時只餘下一小段橋身圍欄。 【版權:香港中央圖書館】 在太和市未開前,來趁墟者都要乘搭橫水渡,每客收銀二文。太和市成立後,為方便客商,於是建築橋橫跨兩岸。1896年落成,命名為“廣福橋”。《新界風物與民情》 1898年,英人另在舊廣福橋側建築行車橋樑,只能容一架大車通過,當時車輛很少,故此對交通亦無不便。1948年,港府再將原有的一邊橋樑擴闊,重修原有橋躉,廣福橋於是成為一條雙線行車的道路。 及至九十年代初,港府將整座橋樑拆除,改建為紅牆綠瓦行人橋,原來的原為人車並用,現只能通行人。僅保留舊橋拆下來的石欄杆、石躉,並裝飾其間。 來源:《香港舊風物》 ~昔日大埔有很多米機行,負責打穀。現在這行業已消失。 大埔新市鎮與舊墟的對照 * 大埔墟—轉變與傳承 CHUI WING SEE 甲、研究方向 乙、大埔區大事年表 乙、大埔有兩個墟? 1.1 大埔墟名稱的源流 新安縣志「大步」圖 有關「大步」的故事 大埔的地理 2.1 何謂「墟」?「墟」如何運作? 字典 散文 報章 2.2 大埔舊墟的建立 鄧孝子的故事 2.3 「墟」運作與特色 今昔對比表列 2.4 淺探大埔新墟興盛之原因及大埔舊墟式微之關係 (文氏)氏族的發展有關? ---鄧氏與文氏之間的勢力關係 –此消彼長 ---七約的組成及太和市的建立 英人租借新界? ---大埔成為新界的行政中心 大埔墟火車站的成立? --- 遠離舊大埔墟市,鄰近太和市 2.4 淺探大埔新墟興盛之原因及大埔舊墟式微之關係 英人租借新界? ---大埔成為新界的行政中心 大埔墟火車站的成立? --- 遠離舊大埔墟市,鄰近太和市 丙、大埔的轉變與傳承 表列 圖片 丁、文物保護之反思 戉、參考資料 大埔區:歷史大事年表 來源:新安縣圖 你能找到大埔所在嗎? 大埔古稱「大步」,據當地土人稱:昔日大埔為大森林,人跡罕至,行經的人必須「大步」而過,故有是稱。在中國歷代的史籍中,皆以「大步」作為對本區之稱呼,直至清朝光緒年間,始雅稱為「大埔」。故今日之大埔頭、大埔墟及大埔海,昔日皆稱之為大步頭、大步墟及大步海。 大埔墟 (太和市1892) 大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