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羊的传人”论一材多用
“羊的传人论一材多用
【素材呈现】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教授、图书馆馆长黄杨提出,相较“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更应是“羊的传人”。他说,被视为中华民族血脉的羌族,其名“羌”是甲骨文中最早记识族号的唯一文字。而在甲骨文中,“羊羌同义”,因此羌人又被称为“羊人”,其图腾就有羊。真正能够代表“黄河文明”礼仪之邦及其祥和特质的吉祥物不是表征帝王、皇权、在一些人看来面目狰狞和张牙舞爪的“龙”,而是作为道德象征、形象更和蔼可亲的“羊”。此说一经报道,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很多网友斥责黄杨颠覆传统、个人炒作。有人认为仅仅根据微不足道的一些资料,而非史料,就断然提出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的结论,还是陷入了偏执且自以为是的“狭隘论”中,不值得信任。有人说追求观点“新颖”不错,但这个“新颖”对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尊重,却不能少,否则,一味求新,陷入奇怪、怪诞误区,就会成为一种“公共毒舌”,对本民族和国人造成巨大创伤。也有人认为要包容甚至尊重黄教授的研究成果。
【运用片段】
角度一:祛除浮躁心理
任何学者都有权发表观点,都可以“发现”新研究成果,但应该祛除浮躁心理,多一些求真务实。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只是一种图腾崇拜而已。多年前,有学者建议放弃“龙”作为中国形象代表,原因是龙张牙舞爪,不是吉祥之物,而黄教授也认同这一点,认为龙面目狰狞,而羊作为道德象征、形象更和蔼可亲。这种推理堪称笑谈,形象更和蔼可亲的动物多了,牛踏实勤勉,猪憨态可掬,难道中华民族也能成为牛或猪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符号,“龙的传人”的说法,已经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即便龙确有张牙舞爪的一面,但也不妨碍它是图腾。受时代浮躁心理的影响,一些学者屡发惊人之论,故作喧哗之声,过于演绎和迷恋噱头,导致了学者声望降低,学术公信力流失。
一句话评点:运用归谬法点出对方推理的可笑,指明了浮躁心理对学术研究的危害性。
角度二:敬畏传统文化
图腾崇拜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情感认同。抛弃民族文化的崇敬感另起炉灶,表面上虽然新奇,亦可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但除了达到抛售个人言论、吸引公众眼球之外,还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吗?图腾这东西本就是虚无,因而也就没有谁对谁错,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传承而已。“龙的传人”是全民族共识的结晶,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认同度。相比于传承与延续而言,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轻视,才是最大的形象破坏。当某天专家告诉大家,以前秉持的精神依附与图腾崇拜已然错误,这注定是一种情感颠覆。中华固有文化精神的缺失与断代,才是当今时代最令人担忧的隐患;习俗、道德甚至人文呈现全面的退化,也是随意颠覆传统文化带来的恶果。所以从这一层面上说,我们应该对民族传统文化多一些敬畏之心。
一句话评点:从敬畏传统文化的角度议论图腾崇拜,观点中肯。
角度三:捍卫言论权利
学术和学术言论都应当是自由的,一切既定的事实和结论,包括一些整个社会认同的常识性结论,都是可以拿来讨论甚至是可以推翻的。“羊的传人”之论,完全可以作为“一家之言”来看待。既然是“一家之言”,则只需要该论点在论证过程中有理有据,言之有物即可。肆意对学术研究进行道德绑架,对于学术发展并非好事。胡适关于学术自由发展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黄杨教授的“羊的传人”之论,应该属于学术的自由争鸣。对不一样的声音,我们应该珍视,不是珍视他的观点,而是珍视这种学术言论权利。换个角度看,黄杨的“羊的传人”之论,也并非完全不靠谱。“羊羌同义”、“羊大为美”,至少表明“羊”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或民族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黄杨曾开过《中华民族的历史发轫——中国古代羊文化》公开课,我们可以不认同黄杨的结论,但至少看到这位教授在认真做一件事。“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现代社会里,这样的法理精神和处事原则,应该得到普及。
一句话评点:捍卫言论权利的议论角度使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角度四:包容“另类思维”
【运用例文】
包容“另类思维”
一考生
科学研究和学术进步,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开放、自由,有善于宽容和接纳不同观点的环境氛围,才能让学术想象力、科技创造力得到尽情展现,才敢于打破俗套和常规,在崭新的层面重新出发。在这方面,西方国家甚至有一种言无不“怪”的学术氛围。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10年前他因为让青蛙在磁场中飞行而曾获得“搞笑诺贝尔奖”,是一个充满奇趣想法的“科学怪杰”。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还认为,气态星球上可能存在水母状的巨型浮游生物,它们像吹胀的小型飞船那样漂在气体中,以吸收闪电的能量为生。这种宽松自由、言无不尽的氛围对于科学创造力的激活,的确是一种积极的引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套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doc
- [套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
- [套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doc
- [套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
- [套卷]黑龙江省哈尔滨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化学.doc
- [套卷]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doc
- [套卷]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
- [套卷]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doc
- [套卷]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
- [套卷]黑龙江省安达市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