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蜥蜴目.doc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蜥蜴目

广东两栖爬行动物蜥蜴目鬣蜥科:丽棘蜥:生态分布:分布于越南、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东、福建、贵州、海南、广西、江西等地,主要生活于400-1200米山区林下以及活动于路旁、溪边、灌丛下及林下落叶处。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00至1200米。形态特征:全长200毫米,尾长约于头体长的一倍半。躯干侧扁;背鳞大小不一,间有大鳞。腹鳞大于背鳞,每一腹鳞具强棱;后肢较长,贴体前伸达吻眼之间。眼后棘短,其长约为眼径的一半。体背具黑褐色斑纹,四丽棘蜥肢亦具黑褐色横纹,尾背有黑色横斑。常栖息于海拔740~1000米山区,活动在树上、灌丛下、落叶间或溪边,爬行迅速。书本P30棕背树蜥生态分布:棕背树蜥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东和广西;云南省内分布于滇西和滇南部分地区,国外于缅甸、印度阿萨姆、泰国普吉岛、越南与高棉等地。形态特征:棕背树蜥头部两侧由吻端至耳后方各有一块大型深色斑块,其背上的鬣毛相较攀蜥属来的明显,背部并有数条深色鞍型花纹,繁殖期时雄性喉囊会转变为深色。身体两侧有一条白色带状条纹延伸至后腿部,体长约35~40公分。头长约为头宽的1.5-1.8倍,尾长约为头体长的2倍以上。头顶鳞大小似一致,吻棱与眼睫相连成刀状;鼓膜裸露,小于眼颈;眶后有棘;颈背鬛发达,向后渐矮;背鳞大小一致;腹面浅棕色。生活习性:本种栖息于环境潮湿的热带雨林内,所以饲养时箱子环境必须棕背树蜥保持在75%的高潮湿环境,温度约保持在25~30°C,箱子最佳大小为150X80X120cm,以小型昆虫为主食。多在草丛、灌丛中活动。书本P36细鳞树蜥生态分布:生活于山间草坡、灌丛或乱石间。分布于云南、贵州(荔波)、广东、海南。形态特征:头细长,头背平直,头高与宽几乎相等,鳞片大、起棱并散有锥鳞,吻长超过眼耳间距离。生活时体背浅灰色,颈两侧棕褐色,背鳞有不规则的小斑点;腹部较背部色淡。书本P40蜡皮蜥生态分布:栖息于沿海沙岸地带,在略有坡度的地方掘穴而居,常见土坟堆上,洞口扁圆形,穴道深1米左右,洞穴与地面成30度角。白天气温适宜时,出洞活动觅食,以昆虫为食物。一遇惊扰,立即窜入洞中。卵生,一次6枚左右,雌性将卵产在自己洞内栖息室。经常挖很深的洞作躲藏,啡色的身体上有鲜橙色的花纹,腹部两侧可展开一对扁平的皮,像一对鲜橙色的翅膀。分布于广东、澳门、海南、广西等地。形态特征:体型较大,头体长150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2倍。背腹略扁平,没有鬣鳞。躯干及四肢背面灰褐色,体背部灰褐色,其上分布有橘红色圆斑,腹侧有黑色及橘红色花纹。雄性密布鲜明的橘黄色或橘红色镶黑圈的眼斑,雌性不显;体侧呈不规则的深浅相间的横纹;腹面乳黄(雄)或灰白(雌)色。四肢强壮,爪发达。尾圆柱状,基部宽扁,末端如鞭。每侧有股孔13~18个。书本 P54变色树蜥生态分布:我国分布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本种栖息于环境潮湿的热带雨林内。生活在海拔较低的地区,活动于山地、平原和丘陵一带在灌木丛或稀疏树林下较多几。形态特征:头较大,吻端钝圆,吻棱明显。眼硷发达。鼓膜裸露,无肩褶。体背鳞片具棱呈复瓦状排列,背鳞尖向後,背正中有一列侧扁而直立的鬣鳞。四肢发达,前後肢有五指、趾,均具爪。头体长80-90毫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3倍。体浅灰棕色,背面有5-6条黑棕横斑;尾具深浅相间的环纹;眼四周有辐射状黑纹。喉囊明显。生殖季节雄性头部甚至背面为红色。体色可随环境而变。书本P40长鬣蜥生态分布: 生境分布:生活在热带低海拔湿热河谷的树上,和灌丛上,夏季夜间常伏于沟边竹叶上。地理分布:云南(河口)、广西、广东。形态特征:个体大,头体长150 mm,尾长300 mm以上。体背橄榄棕色或灰色或浅棕黑色,可随环境及光线强弱改变体色,通常具有灰色或浅黄镶黑边的斑点以及三条断续的纵纹。头小体侧扁;背鳞很小,大小一致,起棱,鳞尖朝后上方;喉区鳞片椭圆;颈鬣与背鬣相连续,前段鬣鳞着生在皮肤褶上;雄蜥鬣鳞较雌者长,呈矛形或镰刀形;背鬣与尾鬣略为分开;趾侧具齿样栉状鳞。尾强烈侧扁,被小鳞,尾下鳞较尾背侧者大而起强棱。书本P68壁虎科中国壁虎生态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多见于亚热带以及栖息于野外森林地区的山洞内或建筑物的缝隙内,常在建筑物墙的较高处和天花板上活动。形态特征体背棕色,具暗斑;尾背具9条左右暗横带。腹部灰白色。书本P76大壁虎生态分布: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福建及云南。台湾省有记录。栖息在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缝隙、石洞或树洞内,有时也在人们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刺激,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瞳孔可以扩大4倍,视力增强,灵巧的舌还能伸出口外,偶尔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尘。大壁虎通常在3~11月份活动频繁,12月至翌年1月在岩石缝隙的深处冬眠。形态特征:体色变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