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古代文学史(一).ppt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课时计划 (一)祭祖颂歌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了周部族发祥、创业、建国的经过,是该部族的史诗。 (三)燕飨诗 《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 四、四言为主的句式、丰富形象的语言 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言中又杂以二、三、五、六、七、八言句,在整齐中显示出参差错落之美。 《诗经》中还大量地运用了双声字、迭韵字和重迭字,这不但丰富了语汇,而且写景状物,拟形传声,使诗歌更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 先秦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 《论语》、《老子》 二、对话体和寓言体(战国中期) 《孟子》、《庄子》 三、专论体(战国后期) 《荀子》、《韩非子》 一、《论语》思想内容 《论语》记述了孔子的言行,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体系。 1、政治思想 “礼” 和“仁”。 2、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3、美学思想 善与美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孟子》一书,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孟子》今存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每篇又各分上、下。 三、《孟子》的文学价值 1、长于论辩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 《孟子》的论辩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或顺应对方心理,启发诱导;或迂回包围,引人入彀;或设问反诘,步步紧逼。文章因此显得跌宕多姿,富于雄辩性和说服力。 三、《国语》 1、《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2、《国语》的作者说法不一 司马迁、班固等认为是左丘明。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 “《国语》十三篇,左丘明撰”(《汉书· 艺文志》) 四、《战国策》 《战国策》体例与《国语》相同,按战国时期秦、齐、楚、魏等十二国次序,编为三十三卷。记载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 3、《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战国策》的思想比较复杂,间杂儒、墨、道、法、兵诸家而倾向于纵横家。 政治观: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 知言养气: 《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即,作者必须首先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具备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此说被后人广泛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2、长于譬喻 赵歧《孟子题辞》:“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气势浩然的文风 文采华赡,清畅流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很富于鼓动性。 一、 散文的萌芽与《尚书》、《春秋》 (一)散文的萌芽 甲骨卜辞——至今发现的最老的记言、记事文字。 文句形成初步的语言规律,有的有完整的事件。 铜器铭文 记事简单,形式一律。广泛记述商周社会生活。 (二)《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史书的意思,它是殷周两代古老的官方文告汇编,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散文总集。 《尚书》的体例,按朝代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大部分,其中《虞书》《夏书》是后人伪托,主要部分是《周书》。《尚书》的文体主要有典、谟、诰、誓、训、命六类,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诰体”,即君上对臣下或上级对下级的告谕之辞。 (三)《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 其所以名为“春秋”,是取春秋代序为一年的意思。历来认为,孔子是《春秋》的作者。 《春秋》的内容记载鲁隐公元年(BC722)至鲁哀公十四年(BC481)间,发生在鲁国和王朝及其他诸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在考察政治的成败得失,总结兴亡治乱的教训,从中反映出作者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鲜明的思想倾向。 《春秋》记事简约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