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氏义庄105年的记忆这是一座诞生于105年前的小学堂!这座学堂有着一段段不平凡的记忆。包玉刚、赵安中、邵逸夫等家喻户晓的名字,是辉煌了一个多世纪“宁波帮”的骄傲!
叶氏义庄,位于宁波市镇海庄市的叶家村。1902年由宁波商帮著名代表人物叶澄衷出资3万银两创办,1903年建成,内设叶氏义塾,1904年招生办学,后更名为叶氏中兴学堂、中兴学堂、中兴小学等。中兴学堂确立了“勤、朴、肃、睦”的校训,形成了治学严谨、德智并重、中西合璧、理念超前的办学特色。这里被誉为“宁波帮的摇篮”,曾培养出名扬海内外的宁波商帮名人和遍布国内外的各界精英。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在宁波与香港之间,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
一代船王的学堂生活
在这所百年学堂里,75岁的金时荣老人(中兴学堂校友会名誉会长、宁波中兴中学高级教师)向笔者回忆道,包玉刚是叶氏中兴学堂第19届学生,自己是第35届,算起来是船王的“学弟”。金时荣老人还讲述起半个世纪前发生在这座学堂里的精彩故事……
1918年农历十月十三,在镇海庄市钟包村的包家祖居后新屋里,包玉刚呱呱坠地。父母为他取名“起然”,“起”是包家的辈号,“然”同“燃”意指熊熊的火焰,又名“玉刚”,希望他长大成人后洁身自爱,刚正不阿。父亲包兆龙对子女的要求很严,他把包玉刚、包玉星送进了以教学质量好而闻名的叶氏中兴学堂。包玉刚的一位老师支家英多才多艺,数理化样样精通,音乐绘画无所不能,还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包玉刚说,自己英语基础好,与当年支家英逐句逐段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他沉实、稳健的作风也得益于恩师的栽培。
1931年,镇海县小学生运动会即将召开,各小学都出奇招,想在运动会上为自己学校争光。叶氏中兴小学金茂如校长想出一个先声夺人的主意:派一支军乐队参加运动会的开幕式。谁来当军乐队的旗手呢?支家英老师找到了包玉刚,说:“旗手是军乐队的灵魂。你有没有信心当好?”包玉刚使劲地点头。运动会如期召开,上千人围观,首先进场的是中兴小学代表队。在一面绣着“叶氏中兴小学”六个大字白绸校旗引导下,一队统一服饰的军乐队引导精神抖擞的运动员入场,但见旗手昂首挺胸,目不斜视,高擎校旗向前行进。而这个英姿飒爽的旗手正是包玉刚。刹那间,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这次开幕式,中兴小学出尽风头,包玉刚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一张婚床感动世界船王
金时荣老人告诉笔者,关于宁波大学的投资,还有一段典故。
1968年,已21岁的周和品到了结婚讨媳妇的年龄。舟山民谣:“娶媳妇,先买床,要买就买七弯床。”有一天,周和品的姐夫从宁波捎信给岳母,说镇海钟包村有一张漆金木雕七弯凉床要卖掉,质地很好,但开价500元。当时,大黄鱼才0.46元一公斤。一张床抵得上1000多公斤的大黄鱼!这对周和品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最终他还是买了下来。周和品万万没有料到,他买下的这张竟是“世界船王”包玉刚的漆金床。
时光转瞬到了1984年4月,即包玉刚回乡前6个月,村干部陪同县、乡干部和一位镇海侨办干部前来看周和品家的七弯大凉床。看过床后,那位姓张的侨办干部断定说,周和品当年买来的这张漆金床,就是“世界船王”包玉刚的眠床。深明大义的夫妇俩一听又喜又惊,仅仅收下了一张新床就将漆金床交给了政府人员。
1984年10月28日,“船王”包玉刚衣锦还乡,和夫人黄秀英一起来到故乡钟包村自家的故居。黄秀英一跨进楼上的房间,就兴奋地叫起来:“玉刚,这是我们结婚时的床!”包玉刚立即用手擦了擦自己的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故乡之行使包玉刚长久压仰的爱乡之情骤然迸发,吐出了肺腑之言:“我是宁波的大使,宁波的事也是我的事。我愿为宁波的百姓跑腿。”
1984年12月29日,包玉刚在北京签订了捐资2000万美元筹建宁波大学的正式协议。
?
一座百年学堂的复兴
中兴学堂自1949年以来,已经停办多年,但船王对少年时代的恩师始终铭记不忘,1984年踏上故乡的土地,他就去探望恩师支家英。可惜这位可敬的老师已谢世多年。师母尚健在,已是86岁的高龄,耳聪目明,很有精神。船王见到她,非常高兴,犹如见到恩师一样,恭恭敬敬向师母三鞠躬。在师母房间里,船王看到了支老师的遗像,他虔诚地双手合十,毕恭毕敬鞠躬。在即将离开师母家时,他对师母说:“你老有话,就对学生说,能办到的,学生一定尽心尽力去办。”师母抹了一下泪水,笑了:“我没啥要求,中兴也停办多年,这次二哥(指船王)你把学校重新来办一办吧!”船王含笑点头说:“师母,您老人家放心,学生一定尽力恢复中兴母校,感谢恩师和母校师长对学生的教诲、栽培。”
恢复中兴中学的消息,犹如一阵春风,吹醒了旅港中兴校友那份沉睡多年的母校情结。邵逸夫学长、包从兴学长和赵安中学长以其子赵亨文名义各捐100万港元,叶庚年学长以其子叶谋彰名义捐50万港元,其余由包玉刚学长捐资650万,合成1000万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