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划免疫知识培训-修改
一般反应 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不会造成生理和功能障碍。 定义 接种疫苗后当天(12-24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 一般2-3天消退。 局部反应 发烧:少数人在接种疫苗后8-12小时体温升高,一般在38?C以下; 烦躁、易激惹、睡觉不踏实 食欲减退 腹泻、呕吐 皮疹,但较轻微 嗜睡 全身反应 指接种疫苗时,正处于一种疾病发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刚好发病,纯属巧合,与接种疫苗无关。 偶合反应 如何处理接种后反应? 对以上反应,无论是局部或全身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1-2天这些反应就会自动消失 。 T< 37 .5?C,不需服药,物理降温多饮水,注意休息即; T≥ 38 ?C,可服用退烧药,一般1-2天消退;全身反应较重,持续发热数日服药不退者,及时去医院就诊 对于局部红肿硬结,可热敷,每日3次,每次15分钟。 是宝宝上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甚至出国的必备证件。 如果宝宝去外地接种,别忘了让医生详细记录疫苗信息。 每个宝宝只有一本哦~ 保管好,不要随意涂画、卷曲。 预防接种证的重要性 准确提示下次接种时间,否则错过接种时间影响免疫效果 按时接种疫苗,不要随意迁出,若迁出必须向接种门诊申请 参考编号:CN.283.13.01.02 宝宝的健康是每个父母最关心的事情。近年来随着疫苗品种的增多,特别是二类疫苗的增多,令家长对是否需要接种二类疫苗不知所措:既担心没打疫苗,宝宝得病,又担心平白无故挨一针。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社会上一些不完全正确的宣传,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疫苗也抱有错误的认识。因此,我今天不仅是作为一名计免医生,也是作为一个过来人跟大家聊聊给孩子打预防针的事情,看预防接种是怎么样给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的。 那么孩子怎样才能对这些感染性、传染性疾病有很好的抵抗力,即宝宝体内要怎样才能有这些抗体呢?一般是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自然的,孩子在胎儿期通过胎盘、脐带从妈妈体内得到一些抗体,这些抗体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最多只能坚持6-8个月,之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就消失殆尽了,此时再想让孩子对疾病有抵抗力,只能通过接种疫苗。 第二种是通过患病的方式,比如孩子得了麻疹,体内有了很好的抗体,很可能一辈子就不会再得。但是我们怎么能让孩子都把每个病都得一次,再得到抗体呢?另外,某些疾病比如小儿麻痹症,一旦得病将终生残疾,因此必须有更科学的手段让孩子不得病就能产生抗体 而这第三种是最科学、最理想的手段,就是通过接种相应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等宝宝真的遇到相应病原微生物时,因为体内已有抗体,就不会再得相应疾病。 * 宝宝一出生,娇弱的身体就面临几十种疾病的威胁。这些疾病诸如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甲肝、乙肝、麻疹、风疹、腮腺炎、肺炎、脑膜炎等等,每一个都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大隐患。 宝宝一出生,娇弱的身体就面临几十种疾病的威胁。这些疾病诸如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甲肝、乙肝、麻疹、风疹、腮腺炎、肺炎、脑膜炎等等,每一个都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大隐患。 疫苗的另外一种划分方法是按照国家政策,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家长们在宝宝出生后都会领到小绿本,上面都有写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计划免疫疫苗,国家规定孩子必须要接种,并且政府已经替你付过费了,所以可以免费接种: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等都是一类疫苗。 二类疫苗从重要性上讲,医学专家也是强烈建议接种的。但由于政府还没有那么多的财政开支给你付费,所以二类疫苗需要家长在知情的情况下自费自愿接种:比如IPV、HIB等,这些二类疫苗在一些经济很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香港已经变成一类疫苗了。虽然大陆地区还没有将这两个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但将来很可能就会纳入进来。但是家长千万不要觉得一类疫苗就比二类疫苗重要,二类疫苗接不接种无所谓 一般按照疫苗的性质,疫苗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把疫苗分为死苗和活苗。 死苗就是灭活疫苗,即把这个细菌或者病毒经过处理,使病毒丧失毒力,不能致病,接种到体内以后,因为仍保留有免疫原性,就产生了抗体。活苗就是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经处理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部分活性,这也能产生抗体,但是因为还有一点细菌或病毒的剩余活性,有些孩子就可能会因此致病。 有时针对同一种疾病的疫苗由于生产方法工艺的不同,可能同时有活苗和死苗,比如预防小儿麻痹症的脊灰疫苗,就有我们耳熟能详应用了几十年的“糖丸”,即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还有进口新型的脊灰灭活疫苗(IPV),即死苗,两种;另外比如乙肝疫苗,也有活苗和死苗两种 经常有妈妈说“打国家规定的免费的就好了,二类疫苗都不重要,宝宝在家多玩多跑,自己就有抵抗力”;其实这是个典型的误区。 首先一类疫苗、二类疫苗是行政划分,不是医学划分,由于国家经济承受能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