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临川区孝桥中学 吴明芬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知到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3〉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详解
[情景激疑]夏秋季节是蚊子肆虐的时侯,蚊子在吸血前,为了不被人发觉,会先往人的皮肤里注入一种毒液(呈酸性),这种毒液会麻痹人的神经从而使蚊子在吸血过程中不被发觉,过后皮肤就会起包且发痒,通常用肥皂水(呈碱性)洗一下就可以了,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引出本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激趣,诱发思考,引出课题]
(提问)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说出你的猜想。
(补充实验)让学生用滴管向盛有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的盐酸,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提问)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说出你的猜想。
(回忆)前面我们所学的化学反应中哪些也没有明显现象?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
(胡生):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借助紫色石蕊通过其变红可知反应发生了。
(马生)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也无明显现象。利用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减小,使u形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来判断。
(周生):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也可用稀盐酸检验其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学生爆以热烈掌声,因为前者利用压强差来检验反应的发生我讲过,后一种考虑到教学进度,我未讲)
(提问)大家回答得很好,那么,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该用哪种方法检验比较好呢?
(生):不牵涉到气体反应,用第一种方法较好。(即借助指示剂)
(提问)你能否用桌上的药品和仪器(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交流方案并设计试验。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讲解)注意以下几点:
(1)方案中滴加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2)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为什么发生变化?
(3)如何操作才能使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4)如果将恰好反应后的溶液蒸发,会得到什么物质?
演示实验,展示成果并回答上述问题,指出不用石蕊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呢?
(阅读)课本59页图10一13
(讲解)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介绍盐和中和反应的定义。
(练习)下列反应是中和反应吗?
1、Fe2O3+6HCl=2FeCl3+3H2O
2、 2NaOH+CO2=Na2CO3+H2O
(结论)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过渡)现在你能解释用肥皂水或稀氨水可减轻蚊虫叮咬痛痒的原因吗?
(讨论)
1、苹果树要在中性至弱碱性土壤中生长,如果一块土壤酸性太强,你可以用什么方法降低该土壤的酸性?
2、酸性污水如何转为中性?
3、胃舒平[Al(OH)3]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什么?能否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什么?
做课本60页讨论。
(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小结是使学生能抓住学习的重点,学会反思,学会表达,并落实到三维目标上]
(思考)
1、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到入下水道中?应怎样处理?
2、用洗发香波(呈碱性)洗净头发后,为什么还要用护发素(呈酸性)进行护理?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四、教学反思:
本课充分利用生活实例、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尤其是利用旧知采用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但本课也有不足之处:1、探究实验若能以分组实验出现,效果会更好。2、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若能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3、学生做书上讨论时知识面比较窄,课后应加强培养学生查询资料的能力。4、时间比较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ZT 0142-2010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pdf VIP
- 高三读后续写题库练习题55篇(含范文解析).pdf VIP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pdf
- 中国漆包线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docx
- (周髀算经.doc VIP
- 自然拼读 phonics kids book3双字母组合发音.pdf
- 课题申报参考:大数据赋能下高职学生画像与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路径研究.docx VIP
- 2024年职业技能测试题库500道及答案(全国通用).docx
- 医疗器械内勤工作总结.pptx VIP
- 课题申报参考:高质量充分就业背景下坚毅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实验、追踪及干预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