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充满智慧和启迪的教研.doc
充满智慧和启迪的教研
——牛津英语3A M3U3 In the park磨课过程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朱敏、张婷婷
都说每一次汇师比赛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智囊团,而每一个参加汇师比赛的教师都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曾经只是轻描淡写的听说,而今年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把,我想这次比赛必将成为我教师生涯中最为难忘的经历;对于核心备课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亦可以用6个字总结:辛苦并成长着。我们一路走来,艰辛的路途上充满了智慧的足迹;忙碌的是心情,快乐的是学习,收获的是成长。
区核心备课团队和校英语教研组共同参与了我备课的每一个环节,从一开始主题的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分课时教学目标的撰写、分课时话题及各课时文本内容的整合到最后的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我们经过了多次反复讨论与修改。每一次试教,体验每一次的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才有了最终完整课堂的呈现。
8月中下旬,根据所选主题3A M3U3 In the park我开始搜集各种相关素材,大海捞针式地购买了上百本绘本,从中挑选出了与单元主题和内容相关的《颜色的秘密》和《自己的颜色》两本绘本,将其与单元内容相整合,从而创编了本单元的三课时文本。三课时话题暂定为:Colours in the park,Things in the park和Fun in the park。最终呈现的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Things in the park。
9月29日:第一次试教
试教过后研讨,大家发现的共同问题是:本单元的主题是In the park,本课话题是Things in the park,学生应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到公园的美丽。但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没有让学生和听课老师感受到公园的美,而是让人感觉聚焦在变色龙这个动物会变色的特性上。分析了原因,是文本的创编偏离了单元主题和本课话题,因此提出整改方向:文本需要重新创编。
心得体会:文本的创编是关键。文本是一节课的灵魂,如果文本的创编偏离了主题,那么整节课的设计哪怕再精美,也是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创编的文本不但要包含本单元的核心语言知识,而且文本要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10月14日:第二次试教
文本修改之后,第二次的试教感觉顺畅多了。修改后把原来的文本作为辅助文本呈现,通过整体感知对故事的梗概有大致的了解;故事的推进部分则创编了新的故事文本:以变色龙Lizzie为线索,在公园游玩时随着不同的物体变换不同颜色的有趣故事,以变色龙的视角让学生感受到公园的美丽。同时根据教学内容,把三课时话题修改为:Colours in the park,A colourful park和Fun in the park。
第二次试教后研讨又对教学过程的细节提出了整改要求:
课本内容Play a game中有用画笔混色版块,为了情境创设与教材内容一致,在混色儿歌复习时要求增添一支画笔,由画笔蘸取精灵混色后变成的颜色,再将公园背景中与此颜色一致的部分着色,为公园全景出现做铺垫;
Listen and tick环节原来是用Look at... It’s...来反馈输出。但是本课的核心句型是What colour is it?因此要求将问句放进去,改为与同桌问答的形式输出:用--Look at ... What colour is it? --It’s...来反馈颜色;
课中设计的书写核心句子的活动与前后环节脱节,是为了写而写的活动,建议把书写句子环节索去掉,并且修改教学目标,书写句子在这一课时不作为教学目标;
Name the story环节中,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只是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选择的答案就会不一样,建议把此环节改为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公园是怎样的,再给出本课的故事题目: A Colourful Park。
整节课中缺少post-task活动环节,大活动设计需要再思考。
心得体会:
语境创设要尽可能与课本内容所承载的语境相吻合,语境越真实,学生的语用输出越自然;
教师不要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不合适的教学活动,有时可以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不要设计一些模棱两可的练习给学生,会误导学生的思维。
第二次试教后需要改动的地方也很多,大到环节,小到细节,其中无不体现着集体的智慧;我们常常会为一个细节而展开激烈讨论,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我们同时也感受着集体合作的快乐,感受着每一次大家在不断思维碰撞中所实现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在两次的磨课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对我个体而言,我的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也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智慧得以发展。
10月22日:第三次试教
这是比赛前的最后一次试教,试教完感觉课堂趣味性还有些缺乏,把L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