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诗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象征主义诗歌要点

象征主义诗歌导引 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 19世纪法国诗坛先后涌现现了浪漫派、帕尔那斯派和象征派等诗歌艺术流派。象征主义诗歌最初只限于法国,但后来扩展到欧美以至全世界。如果从西方文学的整体来看,象征主义文学是出现最早、时间跨度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现代文学流派。它是西方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界标。 象征作为一种具体的表现手段,是从古至今各种艺术所共有的因此,象征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术语,具有极其广泛的涵义,它可以指借助某种媒介曲折地指涉他物的任何表达方式在诗学领域,象征不仅是指用一物替代另一物,而且是指用具体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感情。这种“表达”不应该是直率而明晰的解说、描述而应该是一种纯粹的暗示。 法国诗人马拉美(SephaneMal;1842~1898)为象征主义定义说,象征主义是一种“一点一点地引出某物以便透露心绪”的艺术,或者相反,是一种“选择某物并从中抽取情绪的艺术”。 然而,作为一种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仅仅是象征主义诗歌的一个层面。象征主义诗歌还有另外一个超验的层面,即以诗歌为媒介暗示另一个超现实的理想世界。在这个层面上,诗歌的目的是通过巧妙地改造我们所了解的现实,而为读者创造一个现实之外的世界。 这类象征主义诗歌使读者的目光从现实移开,集中在所谓纯粹的“理念”上。马拉美曾表示,如果要向读者描述理想的花,他一定不会去描写真实的花,而是将尘世间几种花的形象混合成一种意象:“任何花束中都不存在的那种花,即作为某种存在(但绝不是尽人皆知的花)音乐般地升起于我的声音不曾留下任何痕迹的遗忘之外,这是美妙的观念本身”。这样诗人变成了先知,能看到藏身于理想世界中的事物的本质。 因此,象征派诗歌的主要特征就是由帕尔那斯派的冷静和客观描写转向纯粹的个人抒情,其目的是再现主观的心灵世界。但它不同于浪漫主义对个人情感所作的毫无节制的抒发,而是通过发掘诗人内心的情感同外部世界之间内在的神秘对应关系,使读者感悟诗人的思想和感情。并且更进一步,象征主义诗歌力图超越不完美的现实世界,领略超验的理想世界。于是,象征主象征主义诗歌可以说是一种超越现实而深入理念世界的诗歌,这些理念或为诗人胸中所藏,是诗人的情感所系;或为人类向往的、寄托人性理想的超自然世界。 但是,不论是诗人经验层面上的象征主义,还是超验层面上的象征主义,其思想出发点在最终意义上都是表现“自我”,象征主义诗人不再关心传统的社会主题。他们认为“我们的世界不过是造物主兼诗人制造出来的表象”。于是,诗人自我的生存状态、生存感受、生存命运成了象征主义文学的基本命题。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这些象征主义诗人受到社会现实的压抑,反感外在的各种束缚,自觉地把目光转向内心世界; 二是因为他们受到非理性主义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把自我视为唯一的实在,把自我的存在视为世界万物产生的终极根源。在他们看来,艺术既然要追求真实,就应表现自我的主观世界,并认为这才是最高的真实。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最早于19世纪70到90年代流行于法国,而后波及全欧。“象征主义”这个术语,最早由旅居法国的希腊青年诗人让·莫雷亚斯(Jean Moreas , 1856 - - 1910 ) 提出。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 代表人物: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马拉美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象征主义文学称为后期象征主义。 代表人物:叶芝、艾略特、瓦雷里 后期象征主义是前期象征主义的延续和发展,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组成部分。 早期象征主义诗歌赏析 忧郁之四 当低沉的天空如大盖般压住 被长久的厌倦所折磨的精神; 当环抱着的天际向我们射出 比夜还要愁惨的黑色的黎明; 当大地变成一间潮湿的牢房, 在那里啊,希望如蝙蝠般飞去, 冲着墙壁鼓动着胆怯的翅膀, 又把脑袋向朽坏的屋顶撞击, 当密密麻麻的雨丝向四面伸展, 模仿着大牢里的铁栅的形状, 一大群无言的蜘蛛污秽不堪, 爬过来在我们的头脑里结网, 几口大钟一下子疯狂地跳起, 朝着空中迸发出可怕的尖叫, 就仿佛是一群游魂无家可依, 突然发出一阵阵固执的哀号。 ——送葬的长列,无鼓声也无音乐, 在我的灵魂里缓缓行进,希望 被打败,在哭泣,而暴虐的焦灼 在我低垂的头顶把黑旗插上。 醉舟 《醉舟》写于1871年夏,此时的兰波正在酝酿他的“通灵”说。兰波所谓的通灵,指的是一种超人的本领,既能看到、听到、感到凡人看不到、听不到、感不到的东西。他认为杰出的诗人都应该是通灵者,只有通灵的诗人才能达到“未知”的境界,写出真正的诗篇。而要通灵,就必须打乱自己的感觉系统,“长期、巨大、有步骤地使全部感官错位”。为此,要用烈酒和大麻来麻痹感官,在幻觉和梦呓造成的错乱中接近冥冥的真实。 后期象征主义反对陈述与直抒胸臆,主张用象征性物象暗示主题和作者微妙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