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的感悟.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师的感悟

[转帖]一位技术管理人员 20 年的工作经历和感悟 Post By :2006-09-24 20:34:33 一位技术管理人员 20 年的工作经历和感悟(贴) 一位技术管理人员 20 年的工作经历和感悟 我是一个有 10 年电子产品研发经验的工程师和 10 年 IT 知名公司研发中心管理 经验的技术管理者。世上好的管理理念可能归纳起来就那么 1~2 百条,也都好 理解,难的是怎么适当地运用在特定的环境中。下面的文章共 18 篇,是我 20 年工作中的片段,也是我在研发及管理中的实际体验和感悟。 1. 技术启蒙 1977 年的 5 月我进了宿迁无线电厂。今天已极少有人知道这家厂, 但当时 这家厂还是有些名气的,因为当时设计新产品技术队伍中有在文革中遭解散的南 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系主任,各科教师。其中有中国的第一代 电化学专家叶厚禺,第一代无人驾驶康拜因(拖拉机)的无线电控制设计者赵骥, 第一代雷达设计师赵柏林,第一代无线电专家洪瑞楫,第一代飞机机械师龚维蒸, 还有靠“ 自学成才”的 60 年代即是华电工程师的张世昌。这些人才,多是因政治 运动,先被排挤到学校再被下放到宿迁。当时工厂设计的晶体管图示仪和集成电 路测试仪以及微波测试仪器产品畅销全国。 龚维蒸老师原为系主任,当时已有 50 岁,头发花白,是南工(现南京东南 大学)双专业的 50 年毕业的本科生,也是中国第一本《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 教材的编写者。在工厂是结构设计室的主任,当时我们有 6~7 个高中毕业生跟 他学模具设计和仪器结构设计。每天半天学习理论和做作业,半天工作。当时的 工厂主产品 JT -1、JT -3 晶体管图示仪畅销,每台成本几千块,每台销售价 7 万 5 千块。市场竞争也不激烈。 龚维蒸老师主要给我们上 4 种课,《机械制图》,《材料力学》,《冷冲模 设计》《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他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结合实例,总是 鼓励人,从不批评人,也从没看过他发过脾气,真正的敦厚长者。当时我们基础 实在是太差,他讲完一点,总是会问:听懂了么?因为我的好问和勤奋,使我很 快在几个人中脱颖而出。2 年多的上课使我打下了良好的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理 论基础,我当时还花半个月的工资买了铁摩辛柯的《材料力学》硬啃了很长时间, 一直到读了大学才知道,龚老师的课选的是多么准确和有效,使我们一点弯路没 走。我的一个大学老师跟我们说的是:学好《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给你 半个工程师。对一个电子产品结构设计工程师来说,真是金玉良言。 我的另一个师傅是张世昌,因为工厂要自制一套 4 开制版机(用来做 PCB 的胶片)我被抽调到这个产品设计小组跟他学做结构设计,实际上主要是制图, 将他的设计思想,用图纸表达出来。第一天他先让我削只铅笔,结果是他不满意, 他削了只让我看,用中华 2H 铅笔,笔芯削成 20mm 长的圆锥过渡,铅芯要露出 5-6mm 长,再用细沙纸磨成圆锥型,笔尖直径 0.2mm 。他用丁字尺划了一条 直线,一边划,铅笔一边转,铅笔与图板倾斜成 60 度。他说,这样笔尖不会一 下被磨秃。然后,他让我写 0~9 的阿拉伯数字。我写完后,他说,你数字写的 不错,我推荐你去财务科,看我脸涨的通红,他说“8”字要这样写,我看着他用 l 了 4 笔,每笔 4 个半圆写成了标准的仿宋体“8” 。就这样我跟着他一丝不苟的开 始了制图工作。他教会我选择三视图的技巧,运用局部剖视图和重复剖面图的表 达方法,特别是强调要精确,简洁,完整的表达零件,不能少表达一个要素,也 不能多划一个视图。“让水平低的人也能看懂你的图,好的工程图纸就是一幅艺 术画”这些设计理念,深深地影响了我。他极富创意,教会我巧用机械原理,实 现制版机结构和传动的设计。一个个想法从图纸变为实体零件,也使我渐渐地喜 欢上了这个工作。 事实上,张世昌老师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做的古筝,被淮阴地区剧团 长期使用。他甚至教我们自己制做小提琴,告诉我们要用什么木料和特别的剖料 方式。这个问题在我后来带的多个研发团队中,作为有奖问答,几乎无人答出。 他给我也是给那个小城留下最深的影响是,当时有一出大热的话剧叫《于无声处》 各地都在排演。话剧两个多小时,要反映的情节是 24 小时。张世昌老师用一座 钟改变传动比,加上硬纸板做成大钟面和表针,用缝纫机做车床加工精密零件。 钟做成后,挂在舞台上,成功的反映了剧情时间的变化。 张世昌老师家居图书馆,他太太是 50 年代的北大图书馆系毕业生。当时是 县城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