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音乐在钢琴作品中的地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土音乐在钢琴作品中的地位

本土音乐在钢琴作品中的地位    内容 摘要:“本土 音乐 ”指音乐产生的根,确定音乐的母语、民俗、民风,音调的风格、色彩、调式、调性及其 理论 。“本土音乐”的理论可以对任何音乐创作、任何音乐表演,作出评论和解释。音乐家无论是创作还是表演,都要以己乡或他乡的音乐素材作为依据去进行 艺术 创作。没有乡音、没有国籍、没有母系的“作品”不是“创新”,世上没有无根之木,也没有无源之水,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   关 键 词:本土音乐 乡音 母语 风格 色彩 创作 表演 作品      钢琴(piano)这个属于世界的大型乐器,已近300年了,它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也造就了众多的演奏家、作曲家。1710年前后,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1655—1731)在佛罗伦萨制成了音乐史上第一架钢琴。在这之前的钢琴,各式各样,均称为古钢琴。古钢琴于17世纪就已传入 中国 ,据《蓬山密记》记载,1703年康熙皇帝召见要退休的功臣高士奇(礼部侍郎)时,曾亲自在“畅春园”为他演奏西洋铁丝琴(指古钢琴,弦120根)。直到19世纪初,它的“后代钢琴”才由外国传教士传入中国。   我们要谈的”本土音乐”,有着广义的解释,也有着狭义的理解。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范围内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在国际上对“本土”的理解可指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在一个国家内可指某省、某县、某乡、某村等。如“中国音乐风格”“陕北音乐风格”“东北音乐风格”“蒙古族音乐风格”“藏族音乐风格”等,都可以作为一种“本土”概念理解。那么在进行钢琴作品创作时,就可依照或遵循某种音乐风格进行创作。这无形中就接受或吸收了本土音乐的素材和养分。或者直接把民间的原生民歌和民间音乐拿来进行改编也是可以的,而且会保留更多的本土色彩。这两种创作 方法 都是 科学 的、合理的。应该被看作是充分尊重了“本土音乐”的创作原则。这种创作思想在世界各国都非常突出。博览中外钢琴名曲,每一首都打上了“本土”的戳印。我们不妨走进钢琴作品的宫殿,去徜徉、欣赏,去 分析 每一首乐曲,看看它的国籍、听听它的乡音,识别它到底属于哪方热土。   我国第一首钢琴作品,是音乐家萧友梅写的《哀悼引》。1927年,萧友梅(1884—1940)在当时 教育 次长蔡元培(1868—1940)的支持下在上海创立了“国立音乐院”,并先后任教务主任、代院长、院长。1929年改校名“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时任校长。自从有了音乐专门教育基地,钢琴走进了中国的音乐教育课堂,于是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演奏家不断涌现。   一、从中国钢琴名曲看“本土音乐”在作品中的地位   《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的处女作,这首脍炙人口的钢琴曲是钢琴演奏家必弹的一首中国作品,是音乐会上常见的、幼童都耳熟能详的曲子。这首曲子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浓重的乡音缭绕着远山近水、果林、田间,牛背上的牧童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羡慕。中间段的音乐节奏欢快跳跃,是借用了江南民间舞蹈音乐的素材而成,灵巧的手指,跳跃的琴键给人带来无穷的美感,仿佛人就在其中。全曲采用了江南音乐风格及超过本土广义的创意,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华夏民族风味,是我国钢琴作品在复调与和声运用中民族化的典范。这首作品成于1934年夏,同年底,欧洲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中国征求中国风味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后由齐尔品将该曲带往德、奥、法、美等国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 影响 很大。1951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将该曲收入《贺绿汀钢琴曲集》。这首钢琴名曲,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创造性的并且非常成功的范例。   《晚会》贺绿汀作于1935年,全曲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一气呵成,是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成名之作,作品运用典型的中国风格,给人以向上、热情的动感,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晚会》每一个乐句都充满了民族风格,特别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锣鼓打击乐,更能调动国人的感情。1940年,作者把它改编成管弦乐曲,同样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   《新疆舞曲一二号》丁善德作于1950年(一号),1955年(二号)。《一号》是我国作曲家借用新疆民歌素材,利用西洋和声手法相结合创作成功的一个典型例子。乐曲共分三段,第一段采用了新疆打击乐器的节奏作引子,导入欢乐的舞蹈乐曲,那鲜明的节奏、欢乐的舞步,跳出了新疆人民翻身作主、丰衣足食的欢欣心情。第二段音乐较缓慢压抑,曲调低沉厚重,仿佛一位老者,弹着冬不拉,吟唱着古老的悲歌,诉说着心中的悲痛,控诉着万恶的旧 社会 。第三段再现了第一段的音乐,情绪更为热烈、奔放,充分体现了新社会的美好生活和人心的喜悦。   《二号》作于1955年,素材仍为新疆风格。作者以豪放的笔姿,艳丽的色彩和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