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笋峰茶加工技术规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仙都笋峰茶加工技术规程 本规程规定浙江省缙云县仙都笋峰茶的鲜叶原料、加工环境和工艺技术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后,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DB33/T627—2007 茶叶生产加工场所与设备条件 3.鲜叶原料 3.1 质量要求 仙都笋峰茶的鲜叶要求鲜嫩、匀净,无劣变、无异味、无非茶类夹杂物,宜采用缙云县内龙井系列或中茶系列等适宜品种鲜叶为原料。鲜叶分特级、一级和二级等3个级别,各等级准入要求见表1。 表1 鲜叶原料等级准入要求 等 级 质 量 要 求 特 级 特级 一等 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占总量的90%以上,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占总量10%以下。 特级 二等 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占总量的80%以上,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占总量20%以下。 特级 三等 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占总量的70%以上,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占总量30%以下。 一 级 一级 一等 一芽一叶占总量的60%以上,一芽二叶占总量40%以下,茶树器官夹杂物。 一级 二等 一芽一叶占总量的50%以上,一芽二叶占总量50%以下。 二级 二级 一芽一叶占总量40%以上,一芽二叶占总量60%以下。 3.2 鲜叶采摘、运输与验收 3.2.1采摘。采摘应提手采,不能用指甲掐采,严禁捋采和抓采。不同时段、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应分别采摘、存放和运输。 3.2.2运输。鲜叶原料应采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竹篮等用具盛放,采用竹篓、食品级塑料筐等装运。运送必须及时,避免日晒雨淋,防止机械损伤,严禁有毒、有异味物质污染。 3.2.3 鲜叶验收。严格按鲜叶原料等级准入要求,对不同等级、不同品种、不同时段、不同产地的鲜叶分别验收。 4.加工技术 仙都笋峰茶应根据鲜叶原料等级采用不同工艺流程分别付制。 特级鲜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放→青锅→摊凉分筛→煇锅→整理;一、二级鲜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理条→摊凉回潮→三青→摊凉分筛→煇干→整理。 4.1 特级鲜叶加工技术 4.1.1 摊放 4.1.1.1 技术指标 ① 水分要求:摊放至含水率为70%左右,减重率17%左右; ② 感官要求:叶色由鲜绿转为深绿,青草气消失,透清香,叶面开始萎缩,叶质变软。 4.1.1.2 操作方法 ① 原则 芽叶较干、较瘦、较老者厚摊、短摊;芽叶较湿、较肥、较嫩者薄摊、长摊;低温高湿长摊,高温低湿短摊。 ② 方法 不同等级、品种、时段、产地、嫩度的鲜叶应分别摊放,做到晴天叶与雨水叶分开,壮年叶与老年叶分开,上午采摘叶与下午采摘叶分开。雨水叶须脱水处理后再摊放。鲜叶不得直接摊于地面,应均匀摊于竹匾、篾垫或摊放架等物体上,促使鲜叶水分散发均匀。推荐采用可叠摊放架摊放鲜叶。具体工艺参数见下表2。 表2 特级鲜叶摊放工艺参数 摊放工具 摊放条件 摊叶厚度 摊放时间 可叠式 摊放架 自然 摊放 相对湿度:60—90%;温度:18—25℃ 20—30mm(可叠式摊放架为0.5—0.8kg/架)。 6—15h 人工 调控 相对湿度:70—80%;温度:18—22℃ 10—30mm(可叠式摊放架为0.5—0.8kg/架)。 8—14h 注:摊放场所应清洁卫生、阴凉、空气流通、无阳光直射。 4.1.2 青锅 4.1.2.1 技术指标 ① 水分要求:含水率20—25%,减重率60—70%。 ② 感官要求:芽叶由深绿转暗绿或略黄,叶质柔软,手折茎梗不断,略有茶香,无生焦味。 4.1.2.2 操作方法 ① 原则 杀青应做到“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湿叶老杀,干叶嫩杀”;加压时应遵循“空压—逐步加压—松压” 原则。 ② 方法 表3 特级鲜叶青锅工艺参数 名称 投叶量(kg) 时间(min) 锅温(℃) 压力调节 第一时段 0.15—0.18 2—3 160—130 空压 第二时段 / 3—6 130—110 逐步加压,最后松压 采用长板式单锅扁茶炒制机进行加工。分二个时段连续进行,具体工艺参数见表3。锅温达到要求后再进行投叶,投叶应均匀、稳定;温度需均衡,先高后低,杜绝焦叶或生叶的产生。 4.1.3 摊凉分筛 4.1.3.1 技术指标 摊凉分筛后,青锅叶温度与室内温度基本一致;筛后面茶和底茶大小各自基本一致。 4.1.3.2 操作方法 将青锅叶摊于摊凉柜架上或勃篮中,采用自然摊凉或吹风快速冷却。一般摊叶厚度30cm,含水率高薄摊,含水率低厚摊;摊凉时间一般为1—2h。摊凉后用4号筛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