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社区预防医学复习资料特别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预防医学复习资料特别版

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排入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或恶化,给人们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或在较大的范围内破坏了生态平衡的现象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造成污染的物质 化学诱变剂:诱发DNA突变,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的化学物,如多环芳烃、苯、亚硝胺、电离辐射、风疹病毒与EB病毒等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s)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有严重的干扰作用环境化学物质,如有机氯化合物、毒杀酚、五氯酚钠及某些重金属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具有高残留性,在生物体内的高蓄积性以及对人和动物具有高毒性的一类化学物质 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mulation)是指污染物质在人体内的量逐渐增加的现象,是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mulation)指某些污染物进入体内,用现代检测技术没有发现其在体内的量明显增高,但该物质引起功能的改变可逐渐积累,使得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甚至导致疾病的产生的现象 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排入大气中的NOX、碳氢化合物受到太阳紫外线的作用后,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具有很强刺激性的氧化型的浅蓝色混合烟雾(臭氧、醛类、酯基类) 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因镉在人体内蓄积后,导致了患者骨骼软化(骨质疏松症)和肾功能衰竭,以及关节和脊骨极度疼痛的疾病 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是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 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含汞的废水因水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而使得汞甲基化,通过生物放大作用,甲基汞进入人体蓄积,而发生以出现四肢末端感觉减退、视野呈向心性缩小、神经性听力减退等典型症状的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也叫地方病 因地理地质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的土壤和水中的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缺乏,超出机体适应范围,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特有的地区性疾病 公害:由于认为的原因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引起对居民健康严重的危害和生态的破坏 公害病:因严重的污染而造成的区域性疾病 公害事件:严重的公害,并引起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的事件 1、社区环境污染物的来源有:①生活性污染②生产性污染③交通性污染④其他污染 2、社区环境污染物的分类有:①化学性污染②物理性污染③生物性污染 3、常见发化学诱变剂:如多环芳烃、苯、亚硝胺、电离辐射、风疹病毒与EB病毒等 4、环境污染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有:①消化道②呼吸道③皮肤 5、环境污染物蓄积的意义:是引起慢性中毒的基础 6、环境污染物生物转化的结果表现为:①生物解毒②生物活化 7、环境污染物对社区居民健康影响的特点有: ①广泛性②长期性③多效应性④复杂性⑤难治愈性 8、环境污染物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类型有: 1)直接危害①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③远期效应2)间接危害 9、社区环境污染物的远期危害有:致突变、致癌、致畸 10、体细胞的DNA突变可产生致畸性、肿瘤;生殖细胞的DNA突变可产生不孕、早产、死胎或遗传性疾病 11、化学性致癌物:多环芳烃、苯、石棉、砷及化合物等 生物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免疫抑制剂、风疹病毒、EB病毒等 12、室内空气污染的评价指标:细菌、S02、灰尘 13、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感官性状良好 ②微生物学安全(不得含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介水传染病) ③化学组分安全(化学物含量必须达到卫生标准,不得超过或低于害量限值) ④水量充足,饮用方便 14、我国最常见、流行最广泛的疾病是碘缺乏病与氟中毒 15、IDD与氟中毒后的流行特征与临床表现: IDD:①明显的地区性,病区地理分布特点是山区高于平原,内陆高于沿海,农村高于城市;②任何年龄的人均可发病,以生长旺盛的青春期发病率最高;③从性别看,女性患病率一般高于男性,但严重流行区,男女患病率差别不明显 临表:1)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2)地方性克汀病(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 氟中毒:1)病区类型和分布: ①饮水型病区,分布较广,地下水氟含量高于标准 ②燃煤污染型病区,居民吸入污染的空气和食入受污染食品 ③饮茶型病区,服用含高氟的茶叶 2)人群分布: ①性别:女性患者的病情有时较重;②年龄:一般为7—15岁较高,氟骨病在10或15岁以后发病 临表:①氟斑牙②氟骨症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来源: 在社区的生产过程、劳动过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