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pdf
2017年 4月 善 粟l圣瞬 镗 Apl’.,2017
(第31卷第4期) EastChinaEconom icManagement (Vo1.31.No.4)
●本期视点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7.04.007
城镇化一金融集聚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郑建锋 。,曾 冰 ,孔令池
(1.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贵州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3.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经济发展研 究院,江西 南昌 331103)
摘 要:城镇化、金融集聚是 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文章研究发现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各地区城镇化一金
融集聚协同度差异显著,下祷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镇化一金融集聚协同度与其
经济增长效应呈正向相关关系,协同度越高,经济增长效应越显著;分地 区看,城镇化一金融集聚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
效应空间差异明显 ,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协同增长效应好于中游 ,中游叉优于上游 该研究不仅为城镇化 、金融集聚发辰
理论的研究提供 了新视角,而且为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定城镇化一金融集聚协同发展政策措施提供理论
依 据
关键词:城镇化;金融集聚;耦合协同;经济增长;长江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F290;F0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5097(2017)04—0044—08
一 、 引 言 系 。具体而青,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金融深
随着全球化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角 化带动人r丁、技术 、资本等生产要素在 问 的集
色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对 中国而言,以城市为基础 聚,不仅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直接 的资金支持 , 还
的城镇化是中国最大内需。据统计,“十二五”期间, 通过溢出效应提供人才、技术等支持,成为促进城镇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约3.14个百分 化发展的原动力 。另一一方面,城镇化为金融集聚
点,而同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仅提高约 1.23个百分 创造必要的需求空间,促进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点。截至2014年底,长江经济带平均城镇化率已达 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l4年末 .我闫城镇
55.60%,高于全国54.77%的平均水平 ,处于快速城镇 常住人 口74916万人 ,常住人 口城镇化牢为54.77%.,
化阶段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这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
更是 明确提出,存 2020年前城镇化率达到60%以 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 ;按户籍人 口统计,2()14
上 。无疑,城镇化将成为未来长汀经济带经济增长 未我困城镇化率仅为35.9%,与其他同家卡H比差距
的重大潜力与动力,然而这离不开处于现代服务业 大 。未来一段时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 民市民化,
“塔尖 ”,在空问形态上 已表现出向某一地理范围快 必然导致保障性住房 、城镇基础设施 、公共服驽需求
速集聚的金融业支持 。因此,金融集聚能否与新型 和投资不断扩大,城镇化将为金融集聚创造ffI 人
城镇化协同发展,能否充分发挥二者对经济增长的 的需求空间。据同家开发银行预计,术来3年我玉『J城
协同作用,不仅关系到长江经济带未来的发展 ,更关 镇化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金融集聚发腱及金
乎困家未来的持续繁荣和稳定。 融机构的持续盈利能力将显著增强 “
事实表明
文档评论(0)